浙江在线  >  遂昌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遂昌

村歌响山乡 “村晚”闹村庄

——全县51首村歌和299台“村晚”成乡村文化振兴主抓手

2018-06-05 21:09:23来源: 作者: 编辑: 林馨怡

  “山路弯弯走进大洞源,云雾踩在脚下山花烂漫……”每当夜幕降临,一首充满泥土芬芳与乡土气息的歌曲,便会飘扬在黄沙腰镇大洞源村的阡陌间。在村里,这首歌家喻户晓。

  “这首‘著名’的歌曲,就是我们村的村歌《走进大洞源》。”大洞源村党支部书记蓝培发笑着介绍,2014年大洞源村根据村情村史,邀请乡贤把现在的幸福新生活编入歌词,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谱入曲子。不管是字里行间,还是曲调转合,《走进大洞源》这首村歌都流露出村民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大洞源村距离县城63公里,常住人口500多人。虽说人口不多,但村民个个都喜欢文体娱乐活动。逢年过节村文化礼堂就热闹非凡,村里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唱村歌、跳排舞。精彩纷呈的娱乐活动,充满着浓厚的乡土味,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幸福感,让村民们沉浸在幸福快乐中。

  “由于村歌的词曲都是根据我们村情谱写的,朗朗上口,大家听了后都会哼唱几句。”村中文艺骨干罗爱枝笑着说,虽然自己五音不全,但非常喜欢听村歌,时常会跟着音频学唱几句,“我希望通过学唱,能在我们的‘村晚’舞台上一展歌喉,向乡亲们献唱。”

  村史村歌承载着一个村的民风民俗。村史村歌的传颂,让村民推崇忠孝礼仪,稳定了社会秩序,倡导了乡风文明,也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据了解,我县2013年启动村歌教唱工程,目前已有51个村完成村歌词曲谱写,以歌唱美丽乡村奏响文明乐章。

  一首首贴近生活的村歌用朴实的乡音演唱、一支支充满地方特色的舞蹈用优美的动作演绎……在“村晚”的舞台上,平日里的“泥腿子”摇身一变成了舞台上最闪亮的“明星”,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在垵口乡徐村村,已走过31个年头的“村晚”依然还在继续……

  “31年了,每年我都在正月初五那天赶回村里看‘村晚’,从未间断,这是我每年雷打不动必做的事情。”76岁的胡华南老人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徐村的“村晚”,最早可以追溯到1988年。“早年间村子里有个婺剧团,在它的影响下,村里人一直都比较喜欢看文艺表演,于是大家就一起筹办了‘村晚’,由村民自编自演,并选定每年正月初五为演出日,就是想为全村人增加一点春节的热闹气氛。”胡华南向记者介绍,闹花台、戏曲连唱、传统龙灯表演……伴随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不知不觉,徐村“村晚”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

  63岁的翁建民是徐村“村晚”的元老级演员,作为村里的文化员兼文艺骨干,每年他都要在“村晚”上露一手,给大家带来点欢声笑语。“现在,我们村的‘村晚’就跟年夜饭一样,成了村中老百姓过年必备的精神大餐。”翁建民说。

  在遂昌,“村晚”不仅仅是一场简简单单的文艺联欢,它也正成为遂昌最具魅力的文化符号、乡村旅游的新亮点,以及农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2018年,三仁畲族乡排前村的“村晚”吸引了一群特殊观众:24名来自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非洲留学生。一场中西方文化交流盛会在此悄然进行,留学生们热情地参与到排前村的“村晚”中,自编自导了展现非洲文化的歌曲、舞蹈等节目,让村民们耳目一新,精彩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

  “来中国留学4年半,我第一次参加‘村晚’,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演小品,真得太有意思了。”来自赞比亚的留学生文达说,排前村的“村晚”让他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过年的喜庆氛围,通过这次的春节体验活动,也让他感觉自己离中国更近了,希望以后还能来遂昌参加“村晚”活动。

  乡村春晚作为我县的文化金名片,也是农村迎新春、闹新年的文化大戏,更是成了乡村文化振兴的主抓手。自2013年我县开展“村晚”活动以来,“村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不断激发了村民自办“村晚”的热情,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节目创意独特、表演原生态,推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各村文化礼堂已经举办了299场“村晚”。大柘大田、垵口徐村等“村晚”成为全市最美“村晚”,同时我县还荣获市首批“乡村春晚示范县”称号。

  记者郑玲烨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举报指南 |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网站简介|广告业务|联系方式|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8522737 邮箱:3818449191@qq.com

遂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1号 IPC备案号:浙ICP备10211268号-1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遂昌县妙高街道平昌路33号 电话:0578-8522737 Email:38184491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