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绕,桂花树团团簇簇,从县城出发将近40分钟车程,终于见到了慕名已久的“樨鄉記”。崭新的瓦舍证明这里刚刚被翻新过,好几处工地正施工火热,谁能想到这个原本偏远的家庭农场,近几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的变化都要从一个人说起。
这个人就是邱黎辉,一个1996年出生的年轻小伙子,尽管脸上还带着稚气,但说起对未来的规划却思路清晰,头头是道,做起事来也是风风火火。2017年,大学毕业的邱黎辉回到了家乡,原本有一份银行工作的他却偷偷辞去,执意回到父母身边,将父母一手经营的遂昌金菊家庭农场养殖基地,改造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樨鄉記”。
那时的养殖基地还只有一间小破房子,1000余只土鸡就散养在山林间,父母眼里这是养殖土鸡的绝佳场所,可邱黎辉却看见了这片山林更深的价值。
“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最重要的是山里还种植了7000多棵桂花树,这样的‘宝藏’如果被埋没了,我觉得很可惜。”邱黎辉说,其实他内心早就有了改造方案的草稿,可当他向父母提出回乡创业的想法时,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一个好好的大学生,说要回来创业,我一开始是不支持也不看好的!”邱黎辉的父亲邱金福告诉记者,一方面他担心孩子只是一时兴起,没有十足的决心,难以成就事业,反而浪费青春,另一方面他也心疼孩子,因为他深知禽畜养殖的辛苦,他希望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做一份体面的工作。
尽管家人极力反对,邱黎辉却并没有放弃,他将自己的思路和计划制作成了详细的企划书,讲解给父母听,还开始尝试着在互联网销售土鸡,没想到原本只能在湖山销售的土鸡在朋友圈成了“网红”产品,不仅卖进了县城,还有不少杭州、上海的订单,农场的土鸡第一次卖断了货,邱金福夫妇俩看到了邱黎辉创业的决心与能力,这才转变了态度。
有了父母的鼎力支持,邱黎辉终于放开了手脚,通过几年的努力,原本脏乱、破旧的家庭农场,被改造成了崭新的农家乐,还增加了餐饮、观光、烧烤等配套功能,同时引进了新的土鸡养殖理念,土鸡的养殖容量也从原来的1000多只扩容至现在的5000只左右,接下去计划还将扩容至1万只,在邱黎辉的规划里,这里将会是一个集吃住游娱购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我现在很满意!”眼看着游人如织的樨鄉記以及规模越办越大的养殖场,邱金福直言,邱黎辉的表现超乎了他的想象,“我从没想过养鸡场能做成现在的规模,更没想到这片闲置的百亩山林,能以这样的形式被盘活。”
邱黎辉的回归,不仅让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周边不少村民也跟着“沾光”了。
海带排骨锅、番茄炒鸡蛋、香菇炒肉……饭菜香中,在樨鄉記劳动了半天的工人们歇了下来开始吃饭,他们都是湖山乡的村民,“我在这边每天有150块钱的工资,一年能有两三万元收入。”今年65岁的罗樟宝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如今他年龄大了,出不了远门,能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工作,让他很满意。
“既能安心工作又能兼顾家庭,比在县城打工好。”一旁的谢新洪接过话茬,他是这群人中的包工头,原本在县城工作的他,在邱黎辉的邀请下,回到了家乡,如今一年也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邱黎辉告诉记者,每年他支付人工工资在60至70万元左右。
作为餐饮接待点,为了能给消费者提供最佳的体验,他还经常向周边农户收购农产品,且价格常常高于市场价。此外,邱黎辉还借助桂花林的优势,研制了桂花红茶,每年都要收购大批量的土茶作为原材料。
当理想照进现实,邱黎辉对未来充满了期待。采访中,他多次说到之所以取名樨鄉記,樨为木樨,为桂花别名,鄉为乡村,有“郎”乡村才能有未来。邱黎辉很幸运,今年他有了与他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有着多年电商从业经验的毛立华和有着设计、摄影、营销等技能的赖鹏飞,与他组成了一个个“70后”“80后”和“90后”梯队,他们各有分工,未来将会在网络销售、营销宣传等方面有长足发展,对他们而言,未来可期。
本版文/蓝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