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新闻网

从吕家自然村到兴云小区

来源:遂昌新闻网   2019年10月22日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市要求,围绕县委“一城五区”的部署,今年,我县出台大搬快聚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引导搬迁范围内的农村居民有计划地向县城中心城区规划区等区域梯度转移。大搬快聚攻坚战的实施,将让更多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让更多农民“从山上迁出来,使山上绿起来”,让更多农村沉睡资源“活”起来、“转”起来,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其实,从2003年开始,我县就陆续实施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至目前,全县已有45246人从偏远山村搬下山,脱了贫。今天起,本报将相继推出我县部分整村搬迁下山村民的幸福生活——

  “最近,我们小区门口道路实施‘白改黑’,你开车过来的时候要稍微慢一点。”前两日上午,在柘岱口乡毛阳村吕家自然村小队长张雄伟的电话指引下,记者从县城出发,驱车约20分钟,就来到了位于云峰街道的兴云小区。

  兴云小区正好位于兴云街一侧,距离云峰街道集镇中心仅几百米距离。“因为小区住户大部分都是柘岱口乡毛阳村吕家自然村的村民,所以我们自己又把它叫作吕家新村。”指着小区门口一块石碑上略微褪色的字体,张雄伟不由感慨,“时间过得好快,距离我们全村34户110人搬迁到这里,已经整整十年了。”

  对于吕家自然村的村民来说,十年时间,改变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村庄的名字,还有他们的生活。

  “以前由于村子偏远,村民生活贫困,许多年轻人成家都困难,村子一度被称为‘光棍村’。”张雄伟介绍,以前的吕家自然村一直有“四大难”:行路难、读书难、就医难、娶媳妇难,“但就是这些让村民为难多年的问题,在搬到吕家新村后,一一得到解决,村里有4个大龄单身汉都陆续成了家。”

  说起从前的村子,张雄伟从手机里翻出了保存已久的旧照片。“这是十多年前,我在老家拍的照片,从公路到村里还要往山上走400多级台阶,家家户户住的都是泥房。”坐在装修一新的自家客厅内,张雄伟满意地说,“你看看,我们现在住的地方这么好,要什么有什么,以前哪敢想啊。”

  张雄伟是土生土长的吕家自然村人,他早就想改变现状,离开大山的偏远和贫穷。2008年,得知吕家自然村被政府划定为整村搬迁对象时,一直在外打工的张雄伟夫妻俩似乎看到村里发展的希望,第一个就带头签了同意书,并积极主动承担起其他村民的政策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

  整村异地搬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些已在大山里生活大半辈子的人。“我们也知道在山沟沟里没有什么大发展,不过最起码的温饱问题还是能解决的。可是背井离乡去异地生活后,不仅盖新房要借钱,而且自己又没有了山林田地,如果再找不到工作,生活来源怎么办?”张雄伟的隔壁邻居张宋兴是村里最后一批同意搬迁的村民,而他口中所说的那些搬迁顾虑,也正是当初迟迟不肯点头的多数村民想法。

  “现在想来还是出来好。我们不仅及时拿到了搬迁补偿金,而且还有县、乡、村各级给予的奖励,让我们顺利建起了新房。出来之后,政府又第一时间在周边的工厂帮助我们找到了工作,真的是让我们搬得放心,住得安心。”张宋兴高兴地说。

  随后,记者跟着张雄伟在小区里逛了一圈。走在干净整洁的小区道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规划整齐的小洋房和房前屋后种满的各色花草。“在政府的帮助下,小区里建起了休闲凉亭、全民健身场所等,不仅村民的居住环境有了大变化,娱乐生活也丰富起来。”张雄伟介绍,以前在大山沟里,基本没有娱乐活动,天一黑,大家都关门睡觉。现在不同了,晚上小区里路灯那么亮,大家都喜欢出门散散步、跳跳舞。

  就在记者准备离开兴云小区时,遇见了刚进完货的小卖部店主张立仙。“2009年搬下来后,我就开起了这个店。”张立仙告诉记者,现在像她家一样的店面,小区里面还有很多,出租出去的话一年大约有5000元的租金,“等小区门口的公路修好后,人流量还会增加,到时不仅一楼店面会升值很多,而且小区里的空余房间也可以出租给附近企业的外地工人,那就可以坐在家里赚钱了。”

  记者 张巧燕

0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