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蓝华平汪琳
遂昌县云峰街道长濂村,与4A级景区遂昌金矿毗邻而居。十多年前,金矿是华东唯一的“金山”,长濂却还是欠债累累、一穷二白的小山村,一度成为人见人怕的“打架村”“猪粪村”。
如今,长濂成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全省小康建设示范村,成为了另一座“金山”。
村庄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好支书郑宗长的带领。
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治村先从严抓党员开始
2005年,正值壮年的郑宗长走马上任,担任长濂村党支部书记。
但郑宗长发现这个“官”并不好当。“那会儿村里有些党员干部自顾自不团结,甚至打架赌博。”郑宗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不禁叹气。
“党员怎么能没有党员样,竟不如普通社员?”偶尔听到村民们会这样评价党员,郑宗长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暗自狠下决心,治村先从治党员开始。
针对党员推进项目不力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疾”,长濂村首创了“党员警醒室”“党性体检室”,为每一位党员定期“体检”,对有“毛病”的党员进行约谈。
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张黎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约谈。今年4月,他因农房外立面改造项目推进不力,被郑宗长在党员警醒室约谈后,立下“12月底前完成全部工程”的整改承诺书,并张贴公示接受全体党员群众的监督。之后短短三个月,农房外立面改造项目快速推进,村里已有20多户群众的农房改造基本完成,占总工程的70%。
现在,长濂村党支部甚至定出了一条“最严规矩”:开会迟到一分钟,罚款100元,纳入党员关爱基金,只能坐在迟到席开会。
严风之下,正气盛行。“毛病”党员在红脸出汗中即知即改,也就越来越少,而先锋党员越来越多。为积极配合村里“三改一拆”工作,党员郑晓伟主动搬空了自己280平米的房子,将建在防爆区沿线的违建房子拆除,给村民拆违作出表率,引得群众纷纷点赞。
此外,村两委还推行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制度,设立了保洁监督、联系项目、文物保护等5类18个责任岗位,由村里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全部认领。
有了规矩才能办好事,村庄也就越来越美
在郑宗长看来,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百姓欢迎的、让百姓参与执行的制度才能办成事,办好事。
于是,在他的提议下,长濂村重新制定了升级版的《村规民约》。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有了规矩。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新政策,村两委便会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时时补充更新。如今年年初就及时把“六边三化三美”等重点工作写进了《村规民约》,并对村民试行积分制管理。如有违反其中“不得”项的酌情扣1-2分,每分罚款500元并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交纳罚款的收取1元/天滞纳金,且不得享受任何村级待遇。
不仅如此,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村里还建起了“百姓服务社”,由村里威望高的老人、党员等组成长濂村安全防范巡查组、矛盾纠纷劝和组、文明新风宣传组、民生帮扶服务组和村规民约执行组等五大村民小组,真正实现了“民事村了”。
不久前,由于部分村民放养土狗导致狗咬人、狗屎狗尿随地可见的事屡屡发生。在郑宗长的提倡下,党支部组织村规民约执行组成员,对20多户放养土狗的主人进行了劝说教育,要求一律圈养,否则就取消其任何村级待遇。
如今,长濂村大小决议规定,令行禁止;长濂村8位村干部,人人敢于担责。
“风气好了,有了规矩,办事才会顺畅,村庄也就越来越美了。”担任了11年村党支部书记的郑宗长深有感触。
口袋脑袋一起富才是真正富
二十年前,长濂村绝大多数村民都穷得叮当响,又没有营生出路,就把树砍了卖钱,或者当柴火烧猪食养猪。一年到头,猪养不了几头卖不到几个钱,树却越来越少了。
面对清澈的溪水和被群山环抱的村庄,当时还是村民主任的郑宗长突然一拍脑袋“咱们村自然资源这么好,以前又是‘状元村’,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发展旅游啊!”于是他迅速召集“两委”班子开会讨论。
之后,长濂村开始大面积种植阔叶林,改善生态环境。面对顽固的伐木者,村党支部将严格的禁伐制度写进村规民约。
“靠种树就能赚钱?开玩笑吧。”当时,不少村民对禁伐不屑一顾。村民郑文尧当时就听不进去。近点的山坡,有人看着,就去远点的地方砍;白天不能去,就晚上偷偷去砍。
但郑宗长等村干部们格外坚持,道理同样很简单:“一棵树,你砍砍个把小时,我种种至少三五年。这笔账,每个人都得算明白。”对于郑文尧这样的“顽固分子”,郑宗长每发现一次就带他到苗圃基地锻炼一个星期。
长此以往,有趣的是,如今,郑文尧竟然成了村集体苗圃基地的种树好手,每月领3000多元工资,任务就是种好树,管理好苗圃。当年种下的100多亩树也已经长大成林。
“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也不能守着青山绿水一动不动。”经过几个日夜的思索,一向敢想敢做的郑宗长看准了当时的朝阳产业,决定成立旅游开发公司。由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入股,村集体是大股东,无钱入股的村民以山林或者古家具类实物折价入股。
于是,他带着村民到千岛湖等地考察旅游。回村后反响很好,大家对旅游业都很有兴趣。可奇怪的是,当郑宗长将招募入股成立旅游开发公司的告示张贴出去后,整整一个多月都无人问津,大多数村民有疑虑:“老祖宗留下的家底万一全赔进去了可怎么得了!”
“不管别人做不做,我先来做。”“一根筋”的郑宗长决定带头先干。而当时经济条件并不好的他只好东拼西凑加上向亲朋借款总共40多万元,再说服了几位村民一起注册了长濂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全县最早开始赚旅游钱。
没过多久,效益便开始显现,当年入股的村民本金如今已经翻了三倍以上。渐渐地,长濂旅游得到了全村人民的支持,入股的村民也就越来越多,对村党组织也就越来越有信心。
2014年,长濂村集体固定资产1.5亿元,集体经济年收入160万元,年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4万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就要让村里更多人享受到改革红利。”村委委员郑小芽介绍,村里对老人多一份关爱,除了逢年过节上门慰问,每个月都发放生活补贴。就在前不久,村两委讨论再次提高了补贴标准:70岁以上老人200元,80岁以上老人300元,90岁以上老人400元,100岁以上老人1000元。
有村民点赞,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金山银山,变成大家的“民生银行”。
来源:丽水日报 8月11日 第一版 第9869期
原文链接:http://epaper.lsnews.com.cn/lsrb/html/2015-08/11/content_780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