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麻萌楠 朱敏 通讯员 傅长琪 夏雨
入梅的遂昌,淅淅沥沥的雨水总下个不停,但不管风雨几何,每天清晨,有着64年党龄的耄耋老人朱宗鹤总会身穿白衬衫,戴上党徽,挎上旧布袋,踩着时间点来到位于遂昌县大柘镇泉湖寺的遂昌革命纪念馆开门。
“以前从家里过来,15分钟就到了。现在年纪大了,得用上20分钟才行。”朱宗鹤说,不论寒冬酷暑或者风吹雨打,纪念馆前的国旗都得升起来。
8时10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纪念馆上空迎风飘扬,朱宗鹤静静地仰望,庄严敬礼。这期间,没有国歌伴奏,也没有观众注目,但这样的升旗仪式,朱宗鹤坚守了18年,足足有6000多天。馆内的文件柜中,换下来的24面国旗见证了他的坚守。而这坚守,只是为了兑现18年前的一句承诺。
位于大柘镇泉湖寺内的中共遂昌支部旧址曾是浙西南第一个中共组织诞生地,但因为年久失修,几近荒废。2001年,朱宗鹤和镇上另外4名党员发起募捐,得到了全县党员的支持,修缮了这个革命旧址。
2003年,浙西南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修缮完成顺利开馆。开馆前夕,时任大柘镇党委副书记付炳辉把朱宗鹤叫到办公室。“老朱,我们想邀请你来当管理员,你愿意吗?”“我愿意!”“每个月给你150元作为工资。”“共产党员不讲报酬,保证完成任务!”
一句“保证完成任务!”让朱宗鹤从那天起开始了他认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业”——担任革命圣地的管理员。他每天清晨步行一公里路,从家里赶到纪念馆“上班”,中午匆忙回家吃饭后又立即返回,直到晚上才回家。
中共遂昌支部旧址对外开放后,前来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为让参观者更加了解党史,朱宗鹤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旧址内布置的38个展板共有15000多字,要记下这么多内容并熟练地讲解出来,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朱宗鹤来说很不容易,但他讲解每一个革命故事时,都饱含深情。在讲解“花峦湾战斗”场景时,谈到“打得敌人落荒而逃,成功救回共产党员傅赠龄,并缴获部分武器……”时,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18年来,在朱宗鹤的办公桌抽屉里,存放着满满一抽屉的学习笔记。
今年疫情期间,虽然前来纪念馆学习的人少了,但朱宗鹤依然坚持他一个人的升旗仪式,依然每天都去纪念馆打理清扫,风雨无阻。“只要我能下床走路,国旗就必须每天升起来,纪念馆必须有人坚守。”朱宗鹤说。
今年,大柘镇大田村被列为遂昌“未来乡村”试点村,遂昌革命纪念馆也被纳入周边辐射范围,这里计划进一步进行完善并打造成红色研学基地,接下来,将有更多的党员群众来聆听老人的革命故事,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以时间砥砺信仰,让岁月见证初心。”朱宗鹤说,党的今天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无数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奋斗得来的,他的初心就是要把浙西南第一个党支部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坚持把国旗升到建党100周年,也希望有更多人把这个传统传承下去。
来源:丽水日报6月12日第二版
原文链接:http://paper.lsnews.com.cn/lsrb/pc/content/202006/12/content_206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