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5月4日讯 2013年之前,对于遂昌的老百姓来说,“赶街”一词还很陌生。如今,“赶街”就如再平常不过的赶集,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我刚在网上买的空调,3000块钱还不到!”前段时间,三仁畲族乡大觉村的黄女士花了2999元请“赶街”网点工作人员代购了一台空调,而一模一样的型号在专卖店售价要3500元左右。听说网上购买空调既便宜又方便,村里其他村民也在“赶街”网点买起了空调。
老百姓传统的消费习惯是出门购物,而“赶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传统。“你看我这件衣服是在网上买的,便宜又好看。”“我也要上网看看。”不仅在城镇,就是如今的乡间地头,我们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自2013年6月,首个“赶街”网点在王村口镇吴处村建立后,我县已陆续建成210个“赶街”网点。目前,这些“赶街”网点已初步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出重大作用。最明显的就是,让普通百姓习惯了网上购物,降低了生活成本,实实在在为他们省了钱。
据统计,全县210个“赶街”网点每月提供网络代购服务近万次,部分村的“赶街”网点单月代购金额高达9万元,平均每月为我县百姓节省资金数十万元。仅今年以来,全县“赶街”网点共帮助当地百姓代购农药、农机等农资产品及生活用品近500万元,代购服务3万余次。
“赶街”的出现,不仅为老百姓省了钱,还为他们增了收。遂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一大批品质优良的农产品。这些深藏大山的农产品借助“赶街”,华丽变身,畅销全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服务宗旨。红提、冬笋、土鸡等一大批本地特色农产品,由于缺乏宣传,缺少外销途径,曾一度低价却滞销。适时出现的“赶街”,不仅帮助老百姓卖出了农产品,还经常在田间地头举办各类培训班,让农户学会自己做包装和品牌推广,掌握网络销售的技能。土生土长的遂昌大米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因为有了“高山大米”这个品牌,遂昌的老百姓通过网络,坐在家里就将大米以高价销往全国各地。
据统计,仅2014年,我县通过网络销售的农产品金额就达5.3亿元。
记者 张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