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遂昌新闻网 > 乡镇风采 > 乡镇概况 正文

大柘镇

来源: 作者: 编辑: 李晖

  大柘镇地处遂昌县中部,距县城20公里,总面积123平方公里,是遂昌西部四镇六乡通往县城的枢纽。辖1个居委会,26个行政村,1.5万人口。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6000人左右。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2.8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008元,列全县首位。

  1949年解放初沿用大柘乡名,属大柘区。1951年大柘乡分为大柘、旦田两乡。1956年旦田两乡并入,岩下乡的车床、前山、东坑划入,称大柘乡,县直属。1958年大柘乡的王曹划给石练乡,大柘分为光明公社的大柘、大田、上旦3管理区。1959年光明公社改称大柘公社。1961年管理区称公社,公社称区。大柘管理区改称大柘公社;大田、上旦两管理区合并称大田公社,均属大柘区。1983年政社分开,大柘公社改称大柘乡,县直属,1987年9月建镇。

  大柘是一个红色古镇。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遂昌支部成立于大柘泉湖寺。泉湖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914年重建,1923年,遂昌县立第二高等小学(今大柘镇中心小学前身)迁址于泉湖寺。位于大柘镇溪东村,环境幽雅恬静,四周田园翠竹簇拥环抱,前有柘溪水流潺潺,后有青山绿荫葱葱。2001年,在建党80周年之际,为使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革命旧址重放光彩,在大柘镇老党员的呼吁下,经多方筹集资金,旧址已恢复原貌,近2万字39块版面图文并茂的室内布展,展示了八十多年来党组织的活动过程和发展中的大柘,使旧址焕然一新。该旧址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捷,已成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重要胜地,至今已有8万多人次来旧址参观学习。

  大柘是一个茶叶大镇。1964年全县在大柘黄安试种茶叶,70年代初开始在全镇全面推广,茶园面积284亩。从1972年到1982年,全镇平均每年新增茶园320多亩。至1983年,全镇已有成片等高梯级山坡茶园3530亩,茶叶加工厂10多座。1985年,为适应市场变化,开始研制和发展名优茶生产,良好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激发了茶农们的种茶积极性现。现已发展成拥有茶园面积16000亩,其中无性系主栽良种(银猴、乌牛早、迎霜、龙井43、福云6号等)占总面积的65.3%。2006年实现茶叶总产量1518吨,产值6358万元。全镇现有茶叶加工厂(户)230家,其中无公害茶厂18家,标准化茶厂4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加工干茶3100余吨,实现加工值7600万元,全县最大的农业加工企业“精诚茶业有限公司”就座落于大柘。大柘镇现已形成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

  大柘是一个文化强镇。群众文化方面,大柘镇是遂昌县群众文化最为繁荣的乡镇之一,民间有各种灯舞,如龙灯舞、花灯舞、狮子舞等,是浙江省东海明珠文化乡镇。体育方面,2005年7月,大柘镇成功承办了全省农民趣味运动会浙西片区的比赛,大柘镇代表队获得了总共5个比赛项目中的三个团体第一、一个团体第二、一个团体第三。2005年大柘镇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体育局授予第一批“省体育强镇”称号,2006年被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农民体育协会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教育方面,大柘镇早在1919年就创办了“遂昌县立第二高等小学”,1998年大柘镇被命名为丽水地区“教育强镇”,2003年获“省级教育强镇”称号,2004年大柘中心小学成为省级示范学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柘镇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本镇产业基础、发展现状,以“强化一个基础,寻求两个突破,实现三个优化”为目标,建设“兴茶、富民、强镇”的新大柘。

  1、强化一个基础。即强化大柘茶叶在拉动农民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镇里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抓服务,依托镇茶叶站为广大茶农和茶叶加工户提供各类技术服务;二是抓龙头,重点扶持一两家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提升产业层次;三是抓示范,通过建立茶叶专业服务队,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实施茶叶病虫害的统一防治和茶园的机械化生产。

  2、寻求两个突破。一是寻求工业的突破。立足茶叶加工业,主攻农副产品加工业招商,服务好“精诚茶业”、“卖炭翁”等企业,尽快提升本镇的经济总量。二是寻求集镇的突破。通过下山移民点建设,促进人口集聚,完善基础设施,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资源要素的集约优化配置。

  3、实现三个优化。一是干部的优化。干部是加快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将以正在实行的住村联心制度为载体,大力推行调查研究在一线、突破难点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工作创新在一线、锻炼提高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使干部的素质在深入基层、狠抓落实、破解难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二是方法的优化。方法的优化在于统筹协调,将经济、社会、平安、党建等各方面工作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方法的优化在于善抓重点,即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一重点,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贯穿于抓各种实实在在的项目之中,将为“三农”服务体现于帮助村两委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种难题;方法的优化在于虚心学习,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吸取一切有用的经验和知识来形成我们的决策,创新我们的工作,加快我们的发展。三是环境的优化。以改善民风和干部作风为重点,营造文明的乡风;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以村庄整治和小康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实现村容的整洁;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为重点,推进管理的民主。

相关文章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举报指南 |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网站简介|广告业务|联系方式|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8522737 邮箱:3818449191@qq.com

遂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1号 IPC备案号:浙ICP备10211268号-1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遂昌县妙高街道平昌路33号 电话:0578-8522737 Email:38184491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