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盘瓠
——一个不断演变的传说
2011-01-11 09:04:32 来源: 中国遂昌新闻网 作者: □华贞隆 编辑: 李晖
遂昌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珍藏着五部畲族民间家谱,拜读之间,发现蓝、雷、钟三姓畲民十分崇信“盘瓠传说”。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遂广泛搜集资料,深入探究了“盘瓠”的来龙去脉,别有一番心得。
一、“盘瓠传说”的雏形出自《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化典籍、奇书,共十八卷,内容包括山川、河流、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多神奇灵怪和异物,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据文史专家考证,该书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大约是周、秦(始皇帝)之间的人所记述。
《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记述大禹在天宫的所见所闻,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犬封国曰大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柸食。有文马,缟身未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这段古文,用白话文表述,是说大禹在神仙引领下游历天宫和大地河山,途中见到名叫大行伯的神人手持长戈。在他的东边有个犬封国,又叫犬戎国,这里的人长得模样像狗。旁边有一女子,正跪着捧上一杯酒食进奉她的丈夫。犬封国有马,毛色纯白,红鬣,双眼金光灿灿。这种马叫吉星马,骑乘它的人可长寿至千岁。这是汉文典籍中有关“长得象犬的人”的最早记述,成为后世“盘瓠传说”的雏形。
二、东晋时期形成较完整的“盘瓠传说”
到晋代,先有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公元276-324年)注释《山海经》,写《玄中记》说:“狗封氏者,高辛帝有美女,未嫁。犬戎为乱,帝曰‘有讨之者,妻以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名盘护,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为不可训民,乃妻以女,流之会稽二万一千里,得海中土,方三千里而封之。生男为狗,生女为美女。封为狗民国。”
东晋另一史学家、文学家干宝,其生卒年不详,但其在晋元帝时召为佐著作郎,领修国史。元帝司马睿于公元317-322年在位,因此可推断干宝生卒晚于郭璞。干宝集神怪灵异故事,撰《搜神记》一书,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搜神记》卷十四之第二节即是比较完整的“盘瓠传说”,全文如下:
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妇人去后,置以瓠蓠,覆之以盘,俄而顶虫乃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遂畜之。
时戎吴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讨,不能擒胜。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吴将军首者,购金千斤,封邑万户,又赐以少女。后盘瓠衔得一头,将造王阙。王诊视之,即是戎吴。“为之奈何?”群臣皆曰:“盘瓠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虽有功,无施也。”少女闻之,启王曰:“大王既以我许天下矣。盘瓠衔首而来,为国除害,此天命使然,岂狗之智力哉!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王惧而从之,令少女从盘瓠。
盘瓠将女上南山,草木茂盛,无人行迹。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竖之结,着独立之衣,随盘瓠升山入谷,止于石室之中。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辄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盖经三年,产六男六女。盘瓠死后,自相配偶,因为夫妇。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
后母归,以语王。王遣使迎诸男女,天不复雨。衣服褊裢,言语侏謧,饮食蹲踞,好山恶都。王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号曰“蛮夷”。
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阳。以其受异气于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贾贩,无关繻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取其游食于水。今即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郡夷是也。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其俗至今。故世称“赤髀横裙,盘瓠子孙”。
《搜神记》盘瓠传说的大意是:高辛帝的王宫中居住着一位老妇人,她得了耳疾已经很久了。巫医从她的耳朵里挑出一条带茧的虫子。老妇去除茧壳,将虫子放在葫芦瓢内,盖上盘子。一会儿,虫子变成了大狗,身上布满五色斑玟。高辛帝为狗取名“盘瓠”,豢养在身边。
当时,戎吴部落强盛,经常袭扰高辛部族,高辛帝多次派遣勇将征讨,都未能取胜。于是下令招摹天下能够斩获戎吴首领的勇士,(若成功)将奖赏千斤金子、封地万户,并承诺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勇士为妻。后来,“盘瓠”衔了一个人头回到王宫,高辛帝仔细查看,正是戎吴部落首领的头颅。高辛帝召集部族首领们商议,问道:“现在如何是好?”首领们都说:“盘瓠是一头牲畜,既不能做官,又不能娶女人。牠虽然有大功,却无法施行大王的承诺。”小公主知道了这件事,她对父王说:“您既已将我的婚约明令天下,如今盘瓠取得敌首,为国除害,这是上天命运的安排,岂止是此狗的智能勇敢呢?!作帝王(部落联盟首领)的人最重要的是一言九鼎,作霸主的人最看重的是诚信。您不能因为怜惜女儿卑微的身躯,而背负明令天下的约定。负约会成为国家的灾祸。”高辛帝害怕失信于天下,只得命令女儿嫁给盘瓠。
盘瓠携帝女向南山而去。这一带草木茂盛、杳无人烟。帝女于是解去了宫廷装束,穿上奴仆们干活时所穿的衣裳,跟随盘瓠爬高山下涧谷,最后住在石洞之中。高辛帝悲伤地思念女儿,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寻觅探视,而天气动辄风雨交加,山岭云遮雾缭,没有人能到达南山。这样过了许多年,盘瓠夫妇在山中生下六男六女。盘瓠去世后,长大了的男女们自相配偶,成为夫妻,繁衍后代。他们以木皮作原料纺织布匹,用草籽作染料,喜穿五彩衣裳,但裁制的衣服都有狗尾的形状。
多年后,母亲(帝女)回到王廷,向帝王叙述一切。帝王遣使迎接一众男女,天空亦不再风雨阻碍。这些人衣裳斑斓色彩错杂,语言难懂,饮食时习惯蹲踞,喜好山野而厌恶都市。帝王顺其意愿,赐给名山广泽,称他们为“蛮夷”。
蛮夷一族,外表痴实而内心狡黠,安于土地山野而重视旧俗。因其受异气于天命,故朝廷给予特殊的待遇:从事田作农耕或小商小贩,无需出入关隘的帛制证件,无需交纳租税……今(指东晋时期)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等郡县的夷人就是这一族的人。他们用糁杂鱼肉的食品,敲打着槽盘,唱着山歌,祭祀盘瓠祖先,这一习俗流传至今。所以世人称之为“赤髀横裙、盘瓠子孙”。
三、汉晋之后“盘瓠传说”的传播和演变
汉晋之后,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范晔(398-445)集诸家之说而成《后汉书》,其中《南蛮传》再次记述了“盘瓠传说”。此后,“盘瓠”的故事大同小异地在中国南方瑶、苗、黎……等民族中流传。瑶民祭祀盘王非常虔诚,人们的生死寿夭贫富,都归盘王掌管。每逢旱灾,一定要向盘王祈祷,并抬着盘王画像遊行田间,巡视禾稼。部分瑶族的《迁徙榜牒》(又名《过山榜》)就载有盘瓠(或作槃瓠、盘护)传说。苗族有《盘王书》,传唱于苗民当中,说盘王是种种文物器用的创制者。
在汉、晋之间的三国时期,徐整作《三五历记》,吸纳了古代文献和南蛮少数民族中“盘瓠”或由盘瓠二字音转而成的“盘古”的传说,加以古代经典中的哲理成分和自己的想像,创造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填补了鸿蒙时代的空白,使“盘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四、畲族对“盘瓠传说”的借用、改造和修饰
畲族自称“山哈”。“哈”,畲语意为“客人”,“山哈”即指山里人或居住在山里的客人。“畲”(注·见附录)字读音有二种,或读“余”,或读“奢”。《集韵》:“畲,火种也……”唐刘禹锡《竹枝词》云:“长刀短笠去烧畲。”李商隐《赠田叟》诗有“烧畲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之句。宋范成大《劳畲耕》云:“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注〕
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福建省文化局等单位派人组成了“福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历时三年,初步完成畲族社会历史调查和《畲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的编写工作。1979年,吸纳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杭州大学历史系、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和畲族地区畲族干部群众宝贵意见后,在初稿的基础上,补充修订出版了《畲族简史》一书。该书认定:畲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至迟在公元七世纪初,畲族就已经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但是,当初他们是否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抑或从别处迁徒而来?其定居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何时?这些问题囿于史料,尚难断言或推测。根据前述《山海经》、《搜神记》、《后汉书》记载的“盘瓠传说”,以及《畲族简史》认定的史实,我有理由认为“盘瓠传说”完全是汉人的创作,畲族人民后来才借用了“盘瓠传说”,编纂了民族初祖的神话故事。
畲族的“盘瓠传说”与《搜神记》的记载相当接近。主要的改造点,有变身封侯、帝王赐姓、抚徭券牒。
变身封侯:高辛王因人与狗并非同类,不可以结婚,所以不打算履行将公主许配绐杀敌勇士的诺言。盘瓠犬口吐人言:“王啊,请将我放在金钟里面,七天七夜(也有说七七四十九天),我就可以变成人了。”高辛王深觉诧异,果然将其罩在金钟之下。到了第六天,期待结婚的多情公主怕他饿死,悄悄打开了金钟,盘瓠已全身都变成了人形,只留一个脑袋没有来得及变化,并且再也不能变了。于是盘瓠从金钟里跳出来,披上大衣,公主则戴了狗头帽,他俩就在王宫里结了婚。高辛王赐封盘瓠为侯爵。
帝王赐姓:盘瓠侯与妻子生下三男一女,恭请高辛王给孩子们赐姓。大儿子生下来是用盘子装的,就赐姓为盘,名自能;二儿子生下来是用篮子装的,就赐姓为蓝,名光辉;只有三儿子一时想不出赐姓什么,恰逢天上有轰隆的雷声响过,便赐姓为雷,名巨佑;小女儿招赘钟志深为婿,随夫姓姓了钟。蓝、雷、盘、钟四姓,互相婚配,子孙繁衍,成为国族,大家都奉盘瓠为共同的老祖宗。
抚徭券牒:清嘉庆九年(1804)浙江省遂昌县苏村蓝子真等创建《栝郡蓝氏宗谱》记载:陛下勅赐御书
券牒,以后子孙都记三姓(指蓝、雷、钟),乃是徭人蠲免差役,抚乐安民,世代不纳粮税,不收庶民田土,不与庶民结婚。只望青山,力耕伙种,自给身家,及木努射猎为生……三秋之内,我子孙之地,官僚士绅军民人等,毋得致争。倘有诸色公差人役,不得揽扰。
至此,畲族的“盘瓠传说”基本完善。但人们对盘瓠的出身总有那么一点忌讳,于是一些畲汉文化人逐渐对“盘瓠犬”进行文字修饰。这一点在我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珍藏的畲族宗谱中就有体现。例如,《栝郡蓝氏宗谱》称盘瓠为“龙狗”,“乃是上天降下娄金狗宿也”。咸丰二年(1852)始创的浙江省云和县新处垟《雷氏宗谱》称盘瓠“字龙麒”。民国二十年(1931)创建的《遂昌钟氏宗谱》则称其“金龙”、“亢金龙”。总之,到了近代,盘瓠不是龙就是麒麟,或者就是天上的星宿神仙了。
五、结论
盘瓠传说是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一种图腾崇拜,其内容本身并不可信,其文字故事确是汉族人士所创作。盘瓠传说被多个少数民族改造借用,关键在于它反映了某些以山林狩猎为重的民族的共同心理状态。畲族宗谱反映其祖先“只望青山,刀耕火种,及木努射猎为生”,与这种共同心理状态十分吻合。畲族版本的盘瓠传说,反映了畲族猎人与其心爱的勇猛猎犬之间的亲密关系,塑造了部落战争期间畲族勇士携猎犬潜入敌营斩杀敌酋的英雄形象,值得后人敬仰。
注:“畲”,古字为上“余”下田。《集韵》和刘禹锡、李商隐、范成大诗文中“畲”字,均为上“余”下田,读“余”音,指刚开垦二三年的田地。而读“奢”音时,既可写作上“余”下田,又可写作上“佘”下田,意为刀耕火种。今人多写上“佘”下田,读“奢”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