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遂昌新闻网 > 人文遂昌 > 文化遗产 正文

八仙文化孕育的民间艺术

2011-05-23 16:23:22 来源: 作者: 编辑: 李晖

  人们对于八仙的传说可谓是耳熟能详,什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等。八仙是民间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八仙的道具被世人称为“八宝”。“八宝”作为吉祥的装饰图案,在各类建筑和用具中被广泛运用。在遂昌县柘岱口乡岙头村也绽放着一朵关于八仙的民间艺术奇葩——八宝灯表演。

  当地群众对于八宝灯表演喜闻乐见。每逢到了八宝灯表演的时节,全村青年男女都会参加。他们在每年秋季时取山上上品毛竹,剖成细条,晾干,扎制成花灯模型,岁末用宣纸绘制成花灯图案,糊在模型上,做成花型灯8盏,八仙形状灯8盏,灯笼2盏。每盏花灯分别对应一盏八仙灯,八仙灯分别以神话故事中的八仙命名。演出前一天由村内德高望重的长辈去各村各户发放灯帖,需要花灯演出的人家就收下灯贴,第二天晚上八宝灯队就前去演出。演出时锣鼓队奏乐,花灯队由2盏灯笼先开道,分2列依次进入农户家中堂,交叉而行,待所有花灯进入后,自然形成了花灯俩俩相对的围成一个圆圈的形状。而且八仙灯和花灯恰好按照原有配对相互照面,在转过一个圈后,开始唱八宝灯歌,边唱边走,并伴有各种灯舞动作。八宝灯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一个晚上的演出基本可以做到不重复。在唱完歌后,八宝灯围成圈转过几圈,依次俩俩相对退出农户家中,结束一场演出。演出结束后,所有花灯由老人统一收回,并在黄道吉日当空焚烧,以示对神灵的敬重。关于八宝灯艺术表演的出处,当地百姓还有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相传民国年间,柘岱口乡岙头村一带鸡鸭瘟疫流行,老百姓流离失所。后来受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的指点,人们将鸡鸭身上剪下三根毛,仿照岙头村龙山大殿内雕刻的佛像形状制成“八宝灯”,然后在附近村庄巡回表演,果然,瘟疫风波平息了。村民受了这件事影响,从此经常组织开展巡回演出以祈求村民平安健康。后来由于文革期间破四旧运动,八宝灯无奈被停止了演出。在90年代末掀起农村文化运动热潮后,村民又重新组织开始了演出,一直延续至今。

  民国年间至二十一世纪九十年代,八宝灯表演历经兴起,中断,恢复与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八宝灯因为文革破四旧运动等各种原因沉寂四十多年。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农村掀起运动热潮,村中组织老艺人传习恢复了八宝灯,至此村民又重新组织灯队每年正月到附近乡村表演。

  八宝灯在黄沙腰地区较有名气。目前本村老一代艺人中,以叶宗广老艺人为主要负责人培养下一带接班人。现在在本乡传承的部分中青年学习表演者,均由叶法左、叶法华艺人负责传教。作为八宝灯表演艺人当中的佼佼者,前几年两人均参加了黄沙腰地区巡演,2006年又参加了遂昌汤公文化节演出、柘岱口乡2006年春节文艺演出,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

  八宝灯流传到现在已经百余年。数百年来,一直是岙头村一带的吉祥之物,代表着人们祈求平安得美好愿望。作为民间广为流传的活动,八宝灯早已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之中,成为当地群众重要的文化娱乐形式。相信八宝灯艺术表演经过代代流传,将承载着岙头村平安和谐的理想与信念,给群众带来更多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在新世纪继续滚滚向前。

相关文章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举报指南 |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网站简介|广告业务|联系方式|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8522737 邮箱:3818449191@qq.com

遂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1号 IPC备案号:浙ICP备10211268号-1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遂昌县妙高街道平昌路33号 电话:0578-8522737 Email:38184491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