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变废为宝的天然枯木
——遂昌根雕
2011-05-23 16:24:33 来源: 中国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李晖
根雕,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凝聚点、一门独特的艺术类型,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远古,人们就利用树根、竹根创造艺术形象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实践活动,将雕刻木像做装饰品等等。明清以来,根雕艺术很快发展起来,并且作为家具分支逐步在南方地区盛行,用于桌椅、花架等实用器具,造型古朴,取材考究,现已成为艺术品,流传广泛。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的特色也在于它能根据根的形态,因材施艺,既能表现艺术造型的美,又能保持根的自然美感和天然情趣。而根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这就要求根雕家有足够的耐性、巧妙的思维、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巧。
遂昌根雕是在近些年才蓬勃发展起来的,并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著称,特别是以宋章才为代表的遂昌好川根艺作品,更是因其巧妙的构思、精湛的技法而享誉一方。
遂昌根艺对选材有着独特的标准,可概括为“稀、奇、古、怪”,此类素材在自然界极为难得,需要寻奇觅美。这类木材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如红豆杉、香榧、樟木、红继木、紫薇、黄杨等。被水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碳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艺的佳材。
在构思上,遂昌根艺十分讲求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大部分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溢自然之美,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需藏于不露之中,正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构思中则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依形度势,深思熟虑后方能定型。
在制作过程中,遂昌根雕家应将重点应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态上,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因材施艺,进行取舍、雕琢、磨制等一系列精致的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而且力求作品贴近生活,根据实际经验确定适合的主题依势造型,一气呵成,使人感到如行刷、后用磨,再先粗后细砂皮打光,要求无刀痕,手感滑为度。云流水、浑然天成。此外,其对于磨光和上色也具有严格要求。磨光的时候先用上色时油漆一般不用,即使是有需要油的作品,也只用亚光油,根艺作品不求雪亮,但求不亮而光,木纹清晰,还其自然。
遂昌根雕主要分为观赏的根艺品和使用品两类。观赏的根艺品,它独一无二,举世无双。有自然美的独特风格,表现在曲线线条流畅,奇怪的连接和凑合,形成特有的神韵,给人们一种哲理的启迪,思维的拓展,越看越像,品味无穷。实用类的则连接合理,很难发现组合接头,美观大方,坚固耐用。不管是工艺和使用都有它特有的风格,年久之后成为有价值的收藏工艺品。
遂昌根雕内涵深切、意境深邃、构思新奇、突出神韵、追求自然完美。那种古朴、典雅、清新、隽永、质朴中透显精神、注重天意与人意的有机结合、精巧处不失气派的气质给人以哲理的启迪,思维的拓展,是其经久生命力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被不少人视为有价值的收藏品,也是遂昌文化的彰显。在经济方面,艺术商业化的出现,不仅使废弃的枯根朽木林业资源得以利用,也给根艺爱好者开辟了一条就业的门路,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