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遂昌新闻网 > 人文遂昌 > 文化遗产 正文

采茶文化孕育下的民间艺术

——遂昌茶灯舞

2011-05-23 16:25:43 来源: 中国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李晖

  在浙江省的西南部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城镇——遂昌。遂昌县系钱塘江和瓯江的源头之一,山高谷深,林木葱茏,终年云雾缭绕。亚热带季风区气候,秋霜迟,春暖早,最适合茶叶一类生长。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优异的高山云雾茶品质。

  遂昌是中国百个茶叶生产基地县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源远流长。桃溪流域的应村、高坪两个乡作为古主产区,茶事尤为鼎盛。据《遂昌县志》载:早在北宋崇宁元年(1102),遂昌茶场就是全国40个茶场之一。到了明代初期,遂昌茶叶被列为御用贡品。明万历年间任遂昌知县的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赋诗“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来称赞遂昌茶业的繁荣景象。

  繁荣的采茶业促进了遂昌茶文化的发展。在平常的劳作中茶农们为庆贺丰收、歌颂爱情、赞美生活,产生了灰谐风趣、富有地方色彩的歌舞,俗称“茶灯舞”,亦称“采茶戏”。茶灯舞以“采茶”和“扑蝶”为基调,配上轻松流畅的民间小调,轻歌曼舞,充满欢快热烈的气氛,是遂昌民间舞蹈中的一朵奇葩。

  遂昌茶灯是一种集灯、歌、舞、戏为一体的,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表演艺术。茶灯由乐队和表演两部分组成。乐队一般为5-10人,乐器主要有唢呐、先锋、吉子、锣鼓、笛、板胡、京胡等,茶灯的传统的曲本是用工尺记谱而成的。表演为14人,即:茶公、茶婆各1人,茶公左手执纸扇,右手拿小铜锣;茶婆左手执小花鼓,右手有时圆扇,有时用小鼓槌打花鼓。茶女8人,茶女手擎花篮(花灯)。牌灯、蜈蚣旗各2人。古时演员均由8-13岁的男孩扮演女装,现在女性为多,有时女扮男装。表演分灯舞和小戏:灯舞由茶女表演走灯阵,在每个小戏间穿插过场,分“大采茶”和“小采茶”,由“引子”、“采茶”、“贩茶”、“盘茶”、“谢茶”四个片段组成。小戏主要有《补缸》、《卖花线》、《看相》等十多个。

  茶灯队进村演出时有特定的习俗:表演者先发“某某茶灯到贵府恭贺新春”的红贴,收了红贴的人家要迎接茶灯,付红包,放鞭炮。这样的形式不仅表达了茶农们希望合家平安、新春吉祥的美好祝愿,也为这一民间艺术增添了趣味性。遂昌茶灯一般为走家串户的表演,也可在舞台或广场表演。舞蹈动作也与茶叶生产劳动息息相关,说唱语言带有民歌和方言色彩,生活气息浓厚,深受当地老少的喜爱。

  遂昌茶灯经朝历代,在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上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劳动人民将民间口头流传的民歌小曲注入茶灯戏,并汲取和融入了民间歌舞及小戏,不断丰富着“茶灯”。随着时代的更迭,采茶舞也难逃“衰落”的命运。清代中期后,地方戏曲蓬勃发展,民间剧团和木偶戏在城乡各地演出影响巨大,其光芒掩盖了茶灯,茶灯表演只能流传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建国后至文革前这段时期内还断断续续地进行过传习演出。但近几十年来,茶灯艺人基本断档,很少活动。茶灯艺术也濒临“消声灭迹”。

  到了1983年,全国开展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纂工作,遂昌县文化馆普查时发现茶灯工尺谱抄本,在遂昌县高坪乡湖连村恢复茶灯表演。遂昌茶灯也入编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省丽水卷》。但后因自然灾害及经费、人员因素,没有能够巩固下来。2004年2月,在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时,遂昌县文化馆对遂昌茶灯进行重新挖掘整理,再次恢复了湖连村、塘下村的茶灯表演队。同年10月两支茶灯表演队参加了遂昌县民间文化大集演出。为了让这一古老民间艺术不再沉寂,遂昌人民众志成城。2006年9月,遂昌县文化馆茶灯队和遂昌县高坪乡茶灯队分别参加了“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暨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和民间艺术踩街活动。2007年4月茶灯表演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浙西南土地上随处可听见“正月采茶是新年呀今年金钗点茶园……”的采茶歌,广场上到处是人们扭动身躯,开怀大笑的情景,茶灯舞经过历史的积淀已融进遂昌人民的日常生活。

相关文章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举报指南 |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网站简介|广告业务|联系方式|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8522737 邮箱:3818449191@qq.com

遂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1号 IPC备案号:浙ICP备10211268号-1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遂昌县妙高街道平昌路33号 电话:0578-8522737 Email:38184491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