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遂昌新闻网 > 人文遂昌 > 文化遗产 正文

独具特色的花灯表演

——坑西花灯舞

2011-06-22 14:48:13 来源: 中国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李晖

  “正月十五闹花灯,家家户户喜盈盈。”迎新年,闹元宵,观花灯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坑西村的花灯舞因节日而生,又因节日而盛,是优秀民间文化缩影。独具当地特色的花灯舞,是遂昌县坑西村村民庆祝元宵佳节的重要习俗活动。据史料记载,坑西花灯始于明,盛于清。明嘉靖十年,黄氏族人黄中少年中举,他清廉爱民,擢升贵州道监察御史,晚年告老还乡,向乡民传授京城民间花灯制作和表演技艺,深得当地群众喜爱,于是纷纷效仿学习,坑西花灯得名并传承下来。坑西花灯制作过程一般是由村里的灯会组织壮年劳动力在每年秋后农闲时期上山砍伐优质毛竹将其切成薄条,用绳子捆绑起来,扎成各种花灯模样的骨架;随后晾干成型,用宣纸等轻薄透明纸张,在上面描绘各种花卉图案,并写上“大吉大利、荣华富贵、瑞雪丰年”等吉利语;最后用浆糊糊在竹制的骨架上,就这样精致美观的花灯做成了。

  到了正月,各家各户都紧锣密鼓地筹备新年,而灯会也会选择吉日表演,一般正月初三便可开始出演,直至正月二十结束烧灯。白天由村中长者到农户家发灯贴,晚上到收贴的农户进行表演。每次花灯出演从灯堂出发必须先到社殿起灯。锣鼓敲打《满堂红》曲调伴奏,一路鞭炮,两盏排灯在前花灯队随后,到至社殿点好香烛,每盏花灯穿走“剪刀阵”向“社公”作揖,并唱《风调雨顺》民歌,以求“社公”保佑全村平安,人丁兴旺和五谷丰登。花灯会一直演至农历正月二十结束烧灯,烧灯(也称谢灯)在烧灯仪式前,花灯必须每晚出灯表演,如遇天气或其它原因当晚不能出灯,灯会也必须组织排灯等几盏灯到社殿向“社公”作揖。这是当地民风习俗规矩,灯会在社殿举行烧灯仪式是为了消去邪气,保佑平安太平。坑西花灯表达了当地群众节日的喜悦,也是老百姓安逸朴实性格的自然流露。

  坑西花灯的历史悠久,历经百年传承至今,它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清朝末年,由于外敌入侵和战争的爆发,花灯停演。194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当年由村组织花灯队表演了一年。但后来因演花灯须较多人力和物力,加上文革等历史原因,导致演出断断续续,最后被迫停演。从1949年演出直至1989年再次重演,间隔了26年。2008年随着村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渴望也逐步增加,为了拯救历史文化遗产,坑西花灯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回到了舞台。春节期间表演队在当地各村庄巡回演出,并在元宵节到县城参加了巡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了中国民俗的巨大魅力。

  坑西村花灯兴盛不衰,它的传承与推广为人民带来了不少欢乐。目前这一文化活动以包土生老艺人为主负责。2007年,坑西花灯舞借非物质文化普查的契机,再次恢复亮相。现传承培养了村里部分年轻人,包土生等艺人对青年表演者从花灯制作到表演整个过程进行手把手传教。传承人主要有扎花灯的王加和艺人(出生1949年5月);绘画的黄家安艺人(出生1959年2月);表演小戏茶婆的黄跃法(出生1969年1月);黄家友艺人(出生1965年6月);演茶公的黄家财艺人(出生1975年10月)。在新老艺术者共同努力下,坑西花灯得以弘扬和发展。

  上海老年摄影协会副会长曾说“……特别是坑西花灯,它确实给了我们一个不小的惊喜,很人文,很和谐,很有民间特色……”通过四百余年的历史演绎,坑西花灯逐渐形成了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成为遂昌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相关文章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举报指南 |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网站简介|广告业务|联系方式|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8522737 邮箱:3818449191@qq.com

遂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1号 IPC备案号:浙ICP备10211268号-1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遂昌县妙高街道平昌路33号 电话:0578-8522737 Email:38184491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