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遂昌新闻网 > 人文遂昌 > 文化遗产 正文

异乡传入的文化奇葩

——遂昌竹马舞

2011-06-22 14:51:03 来源: 中国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李晖

  浙江淳安县绽放着一朵民间传统文化的奇葩——竹马舞。竹马舞以其动律活泼,形式简朴,场面热烈的特点流行于淳安各地,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胡一章等一代艺人从淳安县移民至遂昌,并将这个独具特色的淳安民间舞蹈传承过来。从此,竹马舞在浙西南的土地上扎根发芽,发展创新。竹马舞,又称“跳竹马”。关于它的产生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淳安的竹马舞源于元朝末年,当时朱元璋安兵淳安鸠坑源谷西岭,曾遗下一匹战马,战骊思念主人,日夜长嘶山岗,但是山民觅而不得,遂以“神马作祟”为惧。为祈祷地方平安,百姓糊纸竹马连同香纸对天焚烧,藉以超度战马之魂,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跳神马”的歌舞活动。

  竹马舞是以竹蒙布做成马的形状作道具,佩于舞者腰间成骑马状,以鼓、锣、钹等传统的打击乐为伴奏,踩着固有的阵势和步形欢快奔跳的民间舞蹈。竹马采用竹篾制作,做成马头、马身、马屁股形状的三个竹篓子,并用红、黄、白、绿、黑五色布料包裹成五匹马,样子漂亮、栩栩如生。把马头按插在马身上,马身绑在人的身上在前,马屁股绑在人身后,右手握马鞭,左手抓马颈,表演时使马头随动作自由摆动,其中二男三女为跳马人,红马带头,其次黄、白、绿、黑马为后。跳红马的由男小生角色身着古装戏曲小生服饰进行扮相,跳黄、白、绿三种颜色马的人由女旦角色扮相,服装不限,黑马为主角,由男丑角演员身着古装戏曲小丑服饰进行扮相。黑马具个性,性格刚烈,地方方言叫“傲马”。所以表演动作上夸张幅度很大,步子时快时慢,同时也要注意和其它四匹马对跳时做到相协调、配合好看,幽默滑稽的表演常常吸引当地群众驻足观看。

  竹马舞在表演时还不断变化阵势,有梅花阵、五星阵、三角阵、田字阵、井字阵、八字阵等七八十种阵法。边跳边唱着淳安山歌《打猪草》和《拜年调》、《打牙牌》、《南山种麦》、《采桑调》等睦剧小调,有锣鼓、笛、二胡、唢呐等乐器伴奏。根据当地风俗,为了吉利讨彩在表演时马匹的数量可以增加。起初竹马的制作、舞蹈的动作较为粗劣简单。到了清朝受当时地方戏曲的影响,竹马舞形成了由生、旦、净、丑扮演的五马阵势舞。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当时的新文化影响下,竹马艺人对其进行一番改革,剔除了一些粗杂的动作,规范成特定的阵式,有十二阵,三十六阵和七十二阵等。在伴奏锣鼓声中配以民间小调唱曲,增强了艺术性和观赏性,受到了当地群众喜爱,延续至今。每逢新春佳节、元宵、二月二、三月三、端午等民间传统节日进行表演,成为了新安江移民的主要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自明代产生以来,竹马舞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民间艺人借竹马走街串巷讨彩头钱以资生活的“奔竹马”,到后来为庆贺喜事佳节在祠堂“跳竹马”,再发展到现在的舞台竹马舞,这是竹马舞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革新发展的结果,也是竹马舞这一古老文化艺术广受群众厚爱而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

  让竹马舞在遂昌得到更好的发展,还需要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目前竹马舞的传承工作以胡一章、胡立农、胡小红等文艺爱好者为主。村组织负责协调工作,具体人员的联系由各艺人自发组织,自发参与,自娱自乐,自我表现。但传承艺人老化,青黄不接;年青人大多数时间在外务工,没时间在家中参与及经费上落实困难等一些原因也给竹马舞的发展造成阻力。

  淳安竹马舞以一种外来文化的身份扎根于遂昌民间艺术之林,离不开老一辈艺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当地群众的传承。它丰富了遂昌地区的文化建设,充实了当地人们的业余生活,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与辉煌。

相关文章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举报指南 |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网站简介|广告业务|联系方式|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8522737 邮箱:3818449191@qq.com

遂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1号 IPC备案号:浙ICP备10211268号-1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遂昌县妙高街道平昌路33号 电话:0578-8522737 Email:38184491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