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太平盛世下的舞动
——神龙谷太平神龙
2011-08-31 10:15:00 来源: 中国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李晖
伴随着锣鼓调的敲响,一只只粗壮的胳膊随旋律挥动,一条神龙在空中翻腾飞舞,喜庆的画面使人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就是乐山头村的舞龙场面。
乐山头村的舞龙习俗由来已久,人们通过舞龙祈求安康。据老艺人李陈树说,明末清初原名龙井头的乐山头村就有龙灯习俗,当时称为新兴社太平龙,只有3节龙身。关于舞龙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龙井头山高险峻,村中有口又陡又深的龙井岩洞,洞中有条龙作怪,使村庄三年两头闹灾。不堪困苦的百姓就在村头建起了龙亭,作为神龙祭拜。一旦遭到灾害或者有什么不测,每家每户都扎龙,取名为太平神龙,以保村庄太平。后来,龙亭改为龙岩寺,龙井头改为乐山头,每隔十年或二十年就要舞龙娱龙。
太平神龙用竹、木制成圆筒,罩以夏布,画上鳞甲为龙形,精制彩扎龙头做成。舞龙队共四十余人,其中鼓乐队7人,灯箱2人,牌灯2人,旗幡2人,吹号2人,灯笼2人,龙头2人,龙尾2人,龙身一节一人,共17节,其后勤人员若干人。表演前要先到社殿祭拜起灯,表演时一般从右边上左边下,再从左边上右边下,舞成剪刀阵形,从右向左绕柱子两圈在门坛耍舞。主要有高庄盘矮庄盘、顺盘、反盘,钻龙洞等表演形式。屋内如果有四根柱子,耍舞破四门阵,斜角绕柱子两圈。整套舞龙表演共20余分钟,再配上别具一格的民间古乐曲《十凉亭》和民间舞龙常用的《洗马锣》、《长流水》等锣鼓调。
舞太平龙最为精彩和热闹的是龙队出乡巡演。届时,前有火铳、长号、大红灯笼开道,后有五彩旗幡及乐队、戏装队等仪仗拥随。数百米长、异彩纷呈的队伍或在田野上奔走,或穿村走巷,蔚为壮观。尤其是夜晚,龙队烛光闪耀,龙船流光溢彩,龙队所到之处,鼓乐喧天,长号、火铳声撼山动地,观众如潮而至,整个乡村灯火辉煌,一片沸腾,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在这巨龙翻腾的时刻,在这处处的欢歌笑语中,无不让人感受到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
乐山头村地势险峻,山路蜿蜒崎岖,为适应山区特色,相关组织在2001年对太平神龙进行了改进:以前用棉纸扎制,现改装为17节用布连接龙身,精巧美观的小板龙,既防雨又方便美观;把龙身内蜡烛改为电瓶,这样又明亮且又不用担心风吹;其他板龙在连接处用木插销,而太平神龙在连接处用布筒连接,这样舞起来非常灵活、轻巧且能进村入户,特别适合高低不平的山区。由于太平神龙与时俱进,现越来越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太平神龙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1978年恢复后,龙身增加了数节,1979—1981连续三年在本村舞龙。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止了22年,于2001年重新恢复。在2001年—2004年恢复期间,太平神龙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增加龙身十三节,并进行了创新改进。2003年到县工商局注册,称为“神龙谷太平龙”。到了2005年龙身又增加到17节。 2001年以后,每年春节,遂昌县城、松阳等地都会进行舞龙表演,并参加了县城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目前,每年从正月初五起灯到正月十五熄灯,表演队基本上到邻近村庄和遂昌县城表演。
2004年参加县民间文化大集表演;2006年参加县汤显祖文化节表演……一系列的演出好评如潮。另外,“太平神龙”不论扎制还是表演,都以户为单位,并设有专人负责这支队伍,现在舞龙队还有统一服装,并在舞龙技巧上加以改进创新,增加了耐看性,深得群众喜爱。相信太平神龙在创新之路上会继续豪迈向前,以更加威猛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将人们的生活舞得平平安安,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