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冷暖因人异进补应有方
2011-10-13 09:55:38 来源: 中国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李晖
立秋过后,气候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常有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淤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秋季气温逐渐变冷,可促使栓塞、中风、支气管哮喘、消化不良、胆结石绞痛、心绞痛等病发作,还易患感冒、风湿热等。因此及时调节生活方式,防止疾病侵扰很重要。
古话说“冻九捂四”,指的是乍暖还寒时候不要急于减少衣服,不妨捂一捂;相反到了9月不必急于增加衣服,不妨冻一冻。在日夜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的初秋,无须急忙加衣,“冻一下”无妨,但是夜间入睡一定要注意盖好被子,免感风寒。晚秋气温骤降,切勿盲目受冻,容易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此时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感冒。
就人体而言,青壮年包括体质较好的老年人和小孩最好不要早添厚衣,这样有利于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抵抗能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自身调节能力差,容易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应注意气温变化而添加衣服。有慢性疾病的人不宜进行“秋冻”,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压者,寒冷刺激会使支气管和血管痉挛收缩,导致患者旧病复发。
根据秋季的特点,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另外,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平素为阴虚体质的人,可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但是秋季不可乱进补。一忌无病进补。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二忌慕名进补。如滥服人参会令人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三忌虚实不分。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进补要适量;五忌以药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