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遂昌新闻网 > 人文遂昌 > 文化遗产 正文

畲族族称确定亲历记

2011-11-03 09:01:16 来源: 中国遂昌新闻网 作者: 雷关贤 口述 雷猛鸣 记录整理 编辑: 李晖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共同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民族关系,开辟了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互爱、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此,党和国家非常关心和重视祖国大家庭中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没有民族族称或本民族族称不统一的问题。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53年派出一个民族识别调查组到福建、浙江等一些畲民居住区进行民族识别,这是全国民族识别工作派出的第一个调查组。我当时在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工作,并作为唯一的畲族干部有幸参加这次调查工作。

  在当时为什么要对畲族(当时称畲民)进行民族识别的调查呢?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畲民没有统一的族称,包括自称和被称,给民族的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畲民的族称。举个小小的例子,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一大批畲民的民族成份被划为“苗族”等民族成份。我解放后参加工作填表填到民族成份时就犯难了,填过“山哈”、“苗族”等。又如我的好友钟玮琦同志,他是原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的负责人,当时该校是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省境内少数民族最高学府,可是对民族成份不甚了解,他也曾把自己的民族成份填为“黎族”、“苗族”和“瑶族”,但是对自己所填的民族成份有怀疑。

  大约在1953年6月的一天,华东局统战部领导通知我到他办公室去一下,部领导说:“中央民委(即现在的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要派出一个民族识别调查组,到浙江、福建等地的畲民较集中居住区开展民族识别的实地调查研究,该组由你和中央民族学院的施联朱、黄淑婷、陈凤贤等四人组成,你是参加调研组的唯一民族干部,要发挥民族干部特有的作用,努力把这次调查工作做好,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光荣任务。”我想,这项调查工作确实好,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我作为本民族分管民族工作的干部,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搞好本次调查。

  过了半月有余,北京的施联朱等3人来上海,之后我们一同前往调查目的地。在福建调查时,福建省民政厅的雷恒春也参加了调查。我们调查组所经一月有余,先后到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樟平县山羊隔和浙江省景宁县东弄等畲村进行调查研究,写出了上述三个点的民族识别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大致分人口名称、民族历史和语言、经济生活、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文教卫生等方面。

  这次调查后,国家民委又于1955年派出一个民族识别调查组到广东省,对凤凰山区、莲花山区、罗浮山区就畲民的名称、历史、语言、经济生活、政治制度与社会组织、民族关系,文教卫生、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民族意识与心理状态等十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1955年春,我得知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以负责人钟玮琦为首成立了民族研究室,该室由七人组成。那时我已调到浙江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处工作,因此,经常询问民族研究工作情况。他们在丽水地区的景宁、云和、遂昌、松阳等县,一边搜集资料,一边进行研究,同时编印了《畲民诗歌》一至三集。1955年秋季招生时,在新生入学通知书上,规定新生入学,有族谱的带族谱,没有族谱的带三本以上畲民“三歌本”。同时,注明要老的手抄本。

  开学后,新生带来的山歌有130多本,蓝、雷、钟、李四姓的族谱共有十多本。以上述资料为基础,研究室着手研究畲民的族称问题。到1956年初,总觉得手头材料缺乏,加上还需要一定研究经费等,为此他们还专程来杭州请示省民族事务处,汇报了对族称研究工作的打算,我听后表示要大力支持,并拔了研究经费。

  1956年4月,民族研究室以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名义,向温州、丽水、杭州、金华等四个地区十多个县的部分家长发出邀请,路费报销,但是参加者必须带族谱或山歌本3至5本以上。那次到会共有40多人,共收到族谱21本,7幅畲民祖图,300多本山歌,9部传师学史书和各种服饰、首饰100多件。同时在会上,与会者提供了上辈老人口头传承下来的宝贵资料250多条,研究室都作了记录,其中对研究畲族族称族源问题有较大参考价值的有50多条。

  通过这次会议收获很大,大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族称和族源的研究内容。会后,我专程来丽水与钟玮琦和钟德华共同商讨本民族的族称等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国家确认畲民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族。当时我的理由是,畲民作为少数民族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畲民有共同的语言,风俗习惯也与汉族略有不同,对本族的历史记载、经济生活、社会组织等也有独特之处,就是对照斯大林关于“民族”定义的著名论点,可以讲畲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早已存在,它和瑶、苗、黎等少数民族一样,都有自己的悠久历史。其次,关于族称问题,还是定畲族为妥,“畲”字含义体现了畲族人民勤劳勇敢的本色,而且历史上沿用已久。畲字的上面“人”字是搭草寮的人字架,中间“示”字,是表示这是一支古老民族,下面“田”字有三层含义:第一,表示这支古老民族不是靠游牧、游猎,而是靠游耕为生存手段的;第二,体现这支古老民族的迁徙历史,搭寮安家,烧畲、垦畲、种畲(地)的创业历程;第三,表示这支古老民族,受压迫、受岐视、受剥削数千年,而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了民族平等成为祖国大家庭中成员,在土地改革时都分到一份田地之意。他俩与我看法一致,因此,我们三人就分别向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单位写了信。我是向谭震林同志写了一封信,因为谭震林同志1949年就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对浙江情况比较了解。

  经过民族研究室一班人的努力工作,认真查阅资料,专心致志地开展讨论研究,并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指导,到1956年8月底,由钟玮琦执笔写成了论证畲族族称的论述初稿,曾三次专程送到省民族事务处,并与我等其他同志一道讨论研究,在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后,多次作了修改,从16000多字,压缩到9000多字,最后终于定稿。

  1956年8月11日,中共中央统战部给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省委统战部指示,并明确答复:根据几年来各方面的识别调查材料及畲民的意见,均说明了畲民不是汉族,认为畲民可以确定为一个少数民族,对民族的名称问题要求各省再征求意见上报。既然是一个民族定族称的大事,就需要得到本民族特别是本民族的上层人士的理解支持和拥护。经过商议,由浙江省民族事务处写报告,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56年10月15日至20日召开了省第一次少数民族代表座谈会,还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参加,钟玮琦在会上作了中心发言。通过这次座谈会,统一了大家的认识,一致同意“畲族”为族称。拟出书面报告经浙江省人民政府修定后,由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上报中共中央统战部。

  1956年12月8日,中共中央统战部根据浙江等4个省委统战部就确定畲民民族成份和民族名称问题的意见,正式电告浙江等省委统战部,确认畲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并确定统一的族称为“畲族”。由此可见,畲族名称的确定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成果,也是广大畲族人民和民族研究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以畲族作为族称是符合全体畲族人民意愿的。

  回忆往昔,已过去近六十年。六十年的历程得出一个真理:只有共产党才能使民族振兴,才能使少数民族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特别是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日益巩固和发展。我作为一名老民族工作者,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相关文章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举报指南 |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网站简介|广告业务|联系方式|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8522737 邮箱:3818449191@qq.com

遂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1号 IPC备案号:浙ICP备10211268号-1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遂昌县妙高街道平昌路33号 电话:0578-8522737 Email:38184491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