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走进“穷人” 感悟“富有”
2011-11-03 14:07:54 来源: 石练小学 作者: 徐光元 编辑: 李晖
《穷人》是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的情感。《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生活的悲惨,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蓝老师讲授的是“穷人”第二课时,他希望学生能通过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这堂课上得很成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听完蓝老师的这节课后,想必大家同我的感受是一致的——心头漾起一丝温暖。大文豪托尔斯泰简洁、生动笔触下艰辛不失温馨生活的渔夫一家,让我们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温暖的力量。这归功于执教老师,她为我们呈现的情感盛宴使浓浓的情弥漫于整个课堂。这堂课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质充分张扬,教师精心的语言品析设计又使“工具性”特质巧妙彰显。教学视角巧妙而别致,让我们领略到蓝劳师的匠心独运。用上如下几个词来说说:大气豪迈、个性彰显、 浑然婉约。
大气豪迈主要体现在:板块设计和教师语言上。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而本课的设计从“读、悟、写”三个板块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抓住本课心理活动的训练点,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并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蓝老师虽是女儿身,却处处彰显着男人的豪气,教师激情的演绎、煽情话语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我们听课者也融入了文本,仿佛走进了桑娜和渔夫那就结、矛盾的内心之中。
个性彰显主要体现在:环节内容的设计和引导上。蓝老师的这节课很好的给我们诠释了课堂已不是教师独白,学生独听的局面,而是师生间、生生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这些从教师各个问题的设计和引导上充分得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的成果,热情给予鼓励,积极引导,拓展文本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正如安排迁移运用心理活动描写一样,孩子们思维活跃,情趣盎然地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产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仿写处精彩的“56”分后的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老师良苦用心昭然若知,教写结合天衣无缝。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释放了情感,升华了认识。蓝昀老师《穷人》这篇课文的教学,最大的成功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把课堂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园地。整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出教师科学的学生观和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
浑然婉约主要体现在:课堂的流畅和巧妙地练笔上。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只是按着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求。而在学生的两次质疑教师在备课时并未预设到的问题时,从课堂上我们看出了蓝老师清楚地意识到,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比如说“忐忑不安”的理解和为什么“忐忑不安”等问题引导。故蓝老师视学情及时生成,引导学生围绕疑问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多维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丰富了文中蕴涵着的人文内涵,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写作特点融合教学中,蓝老师在教学中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最后又集中归纳了本课的写作特色,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试想,续写故事是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既有较大的“运动量”,又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怎么不畅所欲言?
总之,这是一堂让大家都觉得很成功的课,值得大家可学的东西很多,谢谢蓝老师精彩的演绎。
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结合自己教学《穷人》实际,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我个人认为整堂课在读上时间不够,尤其在指导桑娜内心矛盾的朗读时,还可以对标点符号的挖掘。如:这里出现了很多的省略号,同学们想一想,此时桑娜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如何把这个省略号读好呢?这样一来,也许学生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物的心里活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体会文本。同时,再如蓝老师在教学“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揍我一顿也好’!”时,若是追问:由这一段我们看到了一位正在( )的桑娜。或是回过头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再次强调“勉强”二字,我想学生的回答应该是多元精彩的,在我的课堂上,有的说看到了一位担忧的、担心的、心神不安的桑娜……于是再追问桑娜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说的更加让我震撼,有的说:因为他家里很穷,穷到了只有吃鱼的地步,而鱼也是她丈夫用生命换来的。因为他们家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丈夫还必须不顾惜身体地去打鱼,桑娜还必须从早到晚不停地干活,已经穷到了不能再穷的地步了,再抱养两个孩子,就是穷上加穷,因而桑娜害怕丈夫不同意。他们自己的孩子已经没有鞋穿,更别说再养两个孩子,桑娜为丈夫担忧。我相信学生这些精彩纷呈的回答,已经说明他们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