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探析杨守勤执教鞍山书院的因由
2011-12-31 16:04:52 来源: 中国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李晖
遂昌长濂鞍山书院风景区闻名遐迩,休闲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明代状元杨守勤在鞍山书院执教的故事人人皆知,状元文化成为鞍山书院景区响当当的名片。杨守勤为什么会来到鞍山书院执教,传说却十分简单,笔者结合有关史料作一点探析。
清光绪《遂昌县志》卷之一《学校》记载:“鞍山书院在四都长濂马鞍山,里人郑姓创建。前明万历甲辰殿元杨守勤未遇时,流寓於此,设教有年。有《戏题池上小舟》诗,云:‘碧水浮新沼,儿童芥作舟。有帆常不卷,无棹任漂流。去去沙为梗,行行石又留。遥知蔽日舰,须向尾闾游。’”人们依据“杨守勤未遇时,流寓於此,设教有年”,衍生出各种传说杨守勤在鞍山书院执教的故事。有的说,明万历三十年(1602),杨守勤远游到长濂鞍山书院,看到这里景色秀丽,便留在书院执教讲学。有的说,杨守勤慕处州山水,一路游览而来,听到鞍山书院的朗朗书声,循声来到书院,看见学生作文,不由自主地给学生修改,后被书院先生发现,先生和长濂村人恳请杨守勤留在书院执教。两年后,杨守勤赴京会试,长濂村人热情资助。杨守勤考中状元,在京为官,和长濂村人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杨守勤(?—1620),字克之,号昆阜,浙江慈溪人(也有说“宁波人”或“鄞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中举,万历三十二年(1604)会试、殿试均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著有《读经悬鉴》、《宁淡斋诗文集》。宁波慈溪到遂昌长濂,相隔好几百里,途经好几个市县。若说景色,单就缙云仙都的景色远比长濂鞍山书院的秀丽;若说书院,仙都的六峰书院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讲学之处,远比鞍山书院有名气;若说距长濂近的,遂昌县城有汤显祖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创办的相圃书院。说杨守勤听到鞍山书院的读书声,来到书院,长濂村人恳请杨留在书院执教,这不过是一种渲染和夸张的传说。鞍山书院座落在马鞍山的山凹里,大路上行人根本看不到,也不可能路过书院。书院的读书声,路过的行人也不可能听到。别说读书声,就说现在你在鞍山书院里,山下公路上的汽车喇叭声也不一定听得清。那么,当年的杨守勤为什么来到长濂鞍山书院,而留下执教的呢?笔者通过对长濂历史的研究,认为杨守勤来到长濂鞍山书院执教与郑秉厚有关。郑秉厚(1535—1587),号苍濂,明代遂昌长濂人。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初任江西南丰知县六年,政声显著。升吏科给事中、户科右给事中,上疏奏议国家大计,皆中的可行。因得罪权贵,被改为外官。授福建右参议,贵州兵备副使,边功卓著。升江西左参伯,督运江淮漕粮,尽心尽瘁,终于淮次。著有《苍濂奏疏文集》传世。
据长濂村《郑氏族谱》记载,郑秉厚出生时,母亲叶氏梦见神母赐子。秉厚自小聪慧颖异,与众不凡。年少时不慎落水,得到神将相救。年稍长,教以举子业,善属文,“多发古人所未发之旨,而道今人不能道之语。”十九岁时,参加县学和府学考试,名列前茅,得到处州督学的嘉奖。二十七岁时,参加全省乡试,名列第二。前后因母亲、父亲去世,而服丧守制。期间仍攻读经书,而名誉益著。“吴人士辄负笈来从,门下士济后先矣。”江苏武进的尚书郎白启常慕郑秉厚之名,不远千里,托人延请郑秉厚为弟子师。郑秉厚应邀前往,住在黉校别室。传说以前别室经常闹鬼,白天黑夜化作人状,以瓦片石头掷人。郑秉厚入住以后,“遂屏息,人皆大骇,以为正能胜邪” 。
汤显祖在《大中大夫苍濂公神道碑》写到郑秉厚任南丰知县时,当地有一支金华义乌的东营兵,因嘉靖年间平定闽寇后,驻扎南丰十五年,“根柢回踞,日益众大,常嚣而杀人,蹈籍田舍,污人女子,令不能治。”郑秉厚劝说义乌兵中姓倪的将领,因“公尝读书金华山中,将倪以下皆闻其名,且以容礼。”郑秉厚“因为言於大吏,尽撤东营兵。”地方得以保安。其中可以看出,金华义乌的东营兵也仰慕郑秉厚的文名。郑秉厚未中进士前,就名誉江浙,求学的人负笈来从,门下士济先后。家在宁波慈溪的杨守勤大概是久仰郑秉厚的文名,所以才会远道而来长濂。虽然杨守勤来长濂时,郑秉厚已故十多年,但长濂村风尤盛,书院文脉尚雄。中了举人的杨守勤为准备会试,需要一个适合的场所攻读备考,才选中了长濂鞍山书院。正因为长濂的风水,鞍山书院的文脉,使杨守勤在两年后考中了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