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石屋洞里赏桂花
2012-10-19 10:48:07 来源: 中国遂昌新闻网 作者: 朱育新 编辑: 李晖
十月的杭城,桂香深深浅浅,浓浓淡淡,从远方的风里捎来,从小径中飘来,从院子里溢出来。告诉你,这是秋天的味道。
周末晚餐时,夫妻俩与在杭城的女儿商量明天去风景点游玩,议来议去,我说,杭州因桂花而闻名,桂花为市花,就去石屋洞赏桂花吧,再说,它也是西湖新十景之一满陇桂雨景区的一个景点。最后得到大家的赞同。
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重游石屋洞,不知是兴奋还是留恋。那还是上世纪“文化大革命”的1966年,我在遂昌县的一所农村初中读书,于当年10月中旬到杭州进行“革命大串连”,当时住四眼井“文革”接待站。住下来的第二天下午,天气阴沉沉的,老师带我们游览临近的石屋洞。进入洞内,眼见洞壁石雕罗汉均被“红卫兵”凿去头像,有的近全身被毁。洞外有片桂花树,桂花已落满地,变色发黑,被人践踏,抬头看桂树,树上只见桂花星星点点,看来花期巳近尾声。此景此情,给大家有一种颓废、落寞的感觉。走了一圈,就走出石屋洞了。
岁月蹁跹,时光荏苒。四十六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如今的石屋洞,不知是个啥样子?有什么变化?都令我暇想。
早饭后乘坐公交车在虎跑站下车,径直走向附近的四眼井,然后拐弯朝四眼井对面的马路直走,行约一华里便是石屋洞。
进到门前,有六个台阶,有一个仿古式的门楼。“石屋洞”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为之眼前一亮。啊,石屋洞,我重游来了。
走过台阶,进到里面,只见满园的桂花树,大大的树冠,长长的枝条,满树满枝全是金黄色桂花,一阵风吹来,飘飘洒洒,桂花雨洒向你的头上,身上……这个香呀,沁人心脾,你不吸,它也向你的鼻孔里钻进来……
沿着一条小径通往洞窟,里面果然是别有洞天,石屋洞因洞顶如屋而得名。环顾四周,洞内有五百石刻造像,有丰满的释迦佛像,有形态各异的罗汉。这些石刻造像始刻于五代,重修于宋清。“文革”中再次受到破坏。在细细观赏石像中,让人惊叹之余,不得不佩服那些能工巧匠,鬼斧神工般的高超技艺,再次让这五百罗汉石雕栩栩如生。
石屋洞里的石雕历经千年沧桑,也见证了杭州人千年风雅生活。如今,这种风雅再一次得以延续。
石屋洞边上另有一洞称“别石院”,洞后有一深穴,上宽下窄,状如浮螺。据传赵构在此躲过金兵追击,建都杭州后,封石屋洞为“南山第一洞天”,而对状如浮螺的洞,则题为“沧海浮螺”。
傍山筑石级可通石屋洞顶,半山腰建有结构新颖的“吟香亭”,左通耸立洞顶,似可擒云的“擒云亭”。
游玩了石屋洞的景点后,我们在“桂花厅”前的茶桌旁坐下来,叫服务员泡来一杯“龙井茶”。
座落于石屋洞西侧的“桂花厅”,修建于1980年。桂花厅不大,两层楼的建筑,建筑面积不到200平方米,可它高低错落,歇山翘脚,主厅四周卷棚回廊,配以青石雕花栏杆,粉墙点缀“飞天”漏窗,与原有景物浑然一体。
桂花厅左右有二三十株金桂银桂,据说有200多年的树龄,在满觉陇景区近万株桂花树里头,每年就数它们开花最早。
重重叠叠的桂树,密密层层的桂花,浓浓冽冽的桂香,满树染金,满屋飘香。幽幽的香气馨可绝空,浓能远溢,经久不灭。真是“疑是广寒宫里种,一秋三度送天香”。
喝茶闲聊,与邻座的“老杭州”聊了起来。他告诉我,清乾隆年间,石屋洞对面有16株桂花树。每到桂花盛开期间,地方官员都要在此搭个茅草棚赏花,名曰“桂花厅”。直到上世纪“文革”结束,当地园林管理部门在发掘西湖文化遗产过程中,得以异地修复重建。
女儿听后忙说,为了今天更好地赏花,她昨晚做了一下“功课”,上网查阅得知,桂花每年9至10月开花,次年4月果熟,自然也属卵生。了解这一点,就会理解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为什么这样钟爱桂花,也就懂得古人为何以花比人了。
妻子接过话头说,古人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从来不把花当作外在自然之物看待,而总是把花当成自己一样的、有生命的活物来对待。这样才有了“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的佳句。
一时间,你一言,我一语,大家把对桂花的真挚感情流露了出来。
我想历史上为官者大都饱读诗书,喜爱吟风弄月。在清乾隆年间,石屋洞一带虽然还是荒郊野外,但这些地方官员搭个茅草棚赏桂,也不足为怪。
坐在“桂花厅”前这块风水宝地上喝茶,阳光透过树与花的间隙,斑斑点点洒落下来。迟开的花刚刚舒瓣吐蕊,早开的花已是落英缤纷,如雨般飘落着星星点点的花朵儿,成了“桂花雨”。随着清风飘洒下来,洒落在我们的头顶、肩上、怀里,偶尔还会在不经意之中发现几片娇羞的桂花不知何时已飘落在了你的茶杯里。
此时,我看到了那花瓣小而玲珑,并闪闪发着光亮的桂花,静悄悄地隐藏在叶子后面,用它弱小的身躯散发沁人心脾的暗香;它躲在喧闹的景区,悄悄的坐在一隅,吹吹风,或站在一角不起眼的地方,淋淋雨,心的平静和淡定与繁杂的世境在一起,真是一种自我修炼,一个超越常态却在今天也不容易做到的生存价值,将升沉荣辱付之花开花落。
古人总是把“我”融入花之中,而此时的我,将自己也转化成了花,即我在花中完成自己的影子和精神气质,我也是在花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价值——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