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九龙山记行
2013-05-16 09:01:52 来源: 中国遂昌新闻网 作者: 林延忠 编辑: 李晖
九龙,江浙第四高峰也。余青葱少年始,即常存探九龙野人之谜之念。距今,神往已然三十载。年过不惑,敬谒九龙之心更切,然每欲前往,非为公务所缠,即为自虑不胜而打退堂鼓。重燃一探神山之火,缘起于组建骑行群三载之后。通知、统计、审批毕,同行者,六女之外,另有九男,敢是正应了九龙这谶瑞乎?
10月2日晨,饭毕人马开拔。甫离九龙居宾馆,各人现坚毅与肃穆状,因登临处乃高程达一千三百余米、行径多为原始林区之莽山绝峰。况乎,九龙山,乃心中之神山圣山!
峡谷溯溪,路途平坦,穿行于山溪林岸,有涧流叮咚,偶有鸟鸣啾啾,而两侧林壑优美。渐行间,山势愈为逼仄。约莫五里,有乡人化缘所修铁悬桥一座,桥之一端,为依崖而建之泗洲娘娘庙宇,额书“泗洲泽被”。向导已趱行于此燃起香烛,我等惯例上香礼拜祈求平安,并稍事休息。
转过神庙,方为登山初始。于密林漏下之斑驳晨曦间前行,内侧危石如悬,外缘断崖削然,山之高而越见山壑之窄,坡愈陡更觉负重之难。幸得早年筑路之功,艰而不险,一帮人终于在瞭望台会合并打尖休整。闻向导不及三之有一,心甚忐忑,为友,为己,更为稚儿。
复前行,但见几处略显平坦之山隅,有山石之垒,坟茔之象,求证于向导,果是前世山民火种刀耕之所在。想来,仁山智水之辞,必是牵强之说。毕竟于我看来,这天高皇帝远之所在,确是战乱之岁喘延之佳境,而富庶之辈,亦无非是先有孔方之眷、山水之便,方有附庸风雅之说罢。
路途之中,间有木通、地菍、山荔枝、山茱萸、南酸枣、南五味子等招摇。其味或酸或涩,然每掠得猴食,则众皆欣喜。想来,人之欲,于某时某境,确乎有别。
山行不知远近,伏木渐多,而朽枝苔藓愈盛。终匍伏钻过一丛生卧树后,来到了向导所言之登顶前最后一个取水处。遂打开包裹,取出色黄形裂之馒头,就着榨菜等食之如饴,并个个饮尽自宾馆所带之饮料,复瓶之盈盈。
抬腿间,不知足之所措,概自此缘山脊前行,于嶙峋滚石间了无路痕。四足并用,爬上山脊,便有山风啸然,而林相陡异,再无参天林木,所见皆虬劲盘桓之猴头杜鹃,或粗如腿,或细如臂,一应千百霜月。十里长廊,儿谑“间无杂树”,人行其间,腐叶如毡,目日所蔽,不辨南北。
俟之出,忽有山道似梯,鱼贯而行,则首踵相接。当似绝峰之所近,我随稚儿激奋前行,行至林矮草稀之所,环顾周遭,终见山峦蛰伏,俯瞰闽浙,鸡鸣三省,天高云淡,正是九龙之巅!待大队人马到达,我已倚石而“炊”,为家人备下裹腹之餐矣。
待众人拍摄填腹已毕,遂急急下山。期间无损一枝一木,未留一尘一屑,颇为自得。
历时十一小时,回至宾馆,于酒酣语畅之际,言及未礼拜山神之两友,或瘸或拐,哂之哑然。而于穷尽疲乏之梦寐,竟复为九龙漫步钱瓯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