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遂昌新闻网 > 人文遂昌 > 民间艺术 正文

《牡丹亭》在原创地的传承

2013-12-17 11:56:05 来源: 中国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林馨怡

  纪勤

  遂昌虽深处大山怀抱,溪谷松风,重峦叠嶂,但因孕育了千古名剧《牡丹亭》而光彩照人,为自己的悠久历史绽开了最光辉灿烂的人文奇葩。

  大山,懂得收藏。漫山遍野的林木,拔地参天,像一道道翠绿的长廊,层层环绕,屏蔽了山外的狼烟和撕杀、动乱和毁弃,收藏了猴头杜鹃、黄腹角雉,也收藏了乡音俚语、民歌小曲和遥远的传说——藏在大树的年轮里。

  大山,懂得珍惜。山里有时会有风,吹走一些枯枝败叶;有时会有雨,打落一些衰草残花;山洪,会冲走一些泥沙乱石;却不会随随便便地遗落一页发黄的纸片——藏在岩石的缝隙里。

  大山,更懂得感恩。每年,它都会从自己的身上,献出一些毛桐树,锯成薄薄的板,做几把胡琴,或献出一些竹子,裁成一截截,做几支箫笛,让悠扬的琴音和箫声笛韵,像三月的桃花水,流向山外的世界。

  于是,四百年来,古老的戏曲,抓住大山厚厚的泥土,扎下了深深的根,《牡丹亭》凭借巍巍大山的厚爱,代代传承。

  ——在遂昌西乡石练镇,有一个叫做石坑口的小山村,一群年过半百的老人,以昆曲“十番”的形式,年复一年,演奏着《牡丹亭》曲本。

  没有人知道,昆曲“十番”为何落户此地,只说是蔡王庙祭祀所需。“七月会”的秋赛队伍里,旗幡鼓乐,气氛浓烈,仪式隆重,居然选中了《牡丹亭》器乐演奏,莫非是菩萨感念“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听”,动了恻隐之心,让仙乐落入凡间。

  没有人知道,曲本来自何方,只说是祖宗留下来的。最近的一本,那虫子蛀蚀啃咬的封面、发霉的内页和歪歪扭扭、蚯蚓一样难看的字体,告诉人们,是清道光年间的工尺谱,已经唱了几百年。

  也没有人知道,是谁教会了他们,只说和汤显祖有关。或许,当年汤公任遂昌知县,曾到过这里,兴之所至,传授过也不一定,终究是猜测,难作定论。但演奏他的《牡丹亭》曲牌,却是和他攀了至亲。

  岁月流逝,第一代昆曲“十番”的艺人,早已被飞扬的尘土掩埋,无名无姓,只留下了悠悠的明清遗韵,和练溪一起流淌。

  练溪悠悠。在村头的大树下,在山坡的空地上,在溪边的田畈里,山民们随时都可以排上几张条凳,骨节粗壮的手指,摆弄着笙笛弦管,为你来一曲《皂罗袍》或者《山坡羊》,让你过上一遍《牡丹亭》的瘾。

  赖喜能老人是昆曲“十番”队里最年长的演员,已年近八旬。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再演几年?还能再走多远?好在传承基地已经在石练、湖山等学校建立起来,一批朝气蓬勃的小演员,正在成长之中,他可以当当顾问,退居幕后了。

  如今,石练昆曲“十番”已经走上了县、市、省的舞台,走入了北京人民共和国的电视荧屏,走进了国家级“非遗”名录,名声远扬。

  ——还在这里。一场脱胎于《牡丹亭》、名为“班春劝农”的民俗活动,正在热热闹闹地进行。

  《牡丹亭》中,有一折《劝农》,是汤显祖主政遂昌的真实写照。不知道何时开始,竟然演变成了民俗,把它搬上了广阔的田间大舞台。

  祭春是虔诚隆重的,由县长亲撰祭文,登上高台,朗朗而诵;鞭春是幽默风趣的,牵来道具大水牛,给它三鞭子,肚子里流出了哗哗的五谷;开春是热烈欢快的,扶着犁耙,在田里来回走三趟,表示春天来临,重视农耕。尔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众欢呼,场面如同《牡丹亭·劝农》的演出。

  民俗是传承的符号,民风是传承的铺设,民情是传承的支点,“班春劝农”同样走进了国家级“非遗”名录。

  石坑口,一个偏远乡村,房屋不过数十幢,人口不过数百丁,居然成了远近闻名的“一村双国遗”的风水宝地,令人惊叹!——在婺剧《牡丹亭》的演出现场,高亢激越、悲壮沉郁的鼓乐声,开婺剧《牡丹亭》搬演之先声,为《牡丹亭》的传承写下了新的一页。

  婺剧是一个古老的剧种,演过无数的剧目,唯独没有演过《牡丹亭》,感谢遂昌县婺剧促进会,为它圆了梦。

  舞台上的演员,是遂昌婺剧团的退休演职员,男的白发丛生,女的鱼纹密布,乐师操琴的双手,爬满青色的蚯蚓,导演苦笑一声,自嘲地说,相对于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这是一台夕阳版的《牡丹亭》。

  传承不分剧种。

  传承不分年龄。

  ——在茶艺《牡丹亭》的展示现场,清新氲氤的茶香,伴随着缠绵柔婉的音乐,幽幽飘散,沁人心脾。

  传承不分形式。

  传承不分载体。

  传承,岁月漫漫,道路漫漫,像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跑哪一棒无所谓,重要的是不能半途而废。

  近年来,遂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紧紧依托“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牡丹亭》世界文化名著、昆曲世界文化遗产”三大品牌,制定出台了《汤显祖文化发展规划》,为《牡丹亭》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里人是质朴的,脚穿草鞋,身穿粗服,肩挑饭包,不会说动听的语言,只知道埋头干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耘那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

  山里人是坚定的,看准的事情,不会犹豫,不会动摇,不会打退堂鼓,就像一棵棵挺拔的树,咬住青山,霜雪压不垮,狂风吹不倒。

  山里人是脚踏实地的,说干就干,知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没有等来的收获,一步一个脚印,春华才有秋实。

  他们做这件事,就像对于大山的感情,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凭着对《牡丹亭》的眷恋和热爱,把《牡丹亭》的传承,当做一种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

  ——这里,已经举办过五届汤显祖文化节,召开过十几场《牡丹亭》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牡丹亭》研究专家,济济一堂,会聚山城,对《牡丹亭》的创作、演出、影响和思想意义等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场内,推心置腹的交流,字斟句酌的商榷,面红耳赤的争吵,各种声音,都是为了让《牡丹亭》走得更远、更久,做大、做强这一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

  ——这里,集结、出版和发行了《遗爱集》、《汤显祖研究通讯》、《汤显祖在遂昌》、《汤显祖研究论文集》等学术资料和刊物,有数十篇《牡丹亭》研究文章,受到“博导”的关注和青睐。

  ——这里,影印出版了《牡丹亭》万历刻本,书香墨韵,似乎让人回到了堆满刻板的作坊,回到了书肆一条街,回到了明朝。

  ——这里,出版发行了《牡丹亭》邮票珍藏册,借助国家名片的翅膀,名剧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里,举办过“《牡丹亭》回家”的演出,来自江苏苏州昆剧院、江西赣剧院、江西抚州采茶歌舞剧院、浙江昆剧团、丽水学院文学院话剧团等艺术团体,带来了昆剧、赣剧、采茶戏、话剧、越剧、婺剧《牡丹亭》,精彩亮相,激情献演,让观者大饱眼福,品尝了一道道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文化大餐。

  ——这里,还把《牡丹亭》送出了国门。2012年,由遂昌县人民政府和浙江昆剧团联合组团的昆曲《牡丹亭》,在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斯特拉福德市政厅,和《哈姆莱特》同台演出,越洋绽放,铺就了一条中西戏曲的“丝绸之路”。中西方两位戏剧艺术大师,迟到了四百年的一次“握手”,是文化交流史上精彩的一笔,用何县长的话说,《牡丹亭》走向世界,就是把爱和自由播撒到世界。

  传承没有国界。

  传承没有距离。

  今天,漫步在遂昌县城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许多以《牡丹亭》命名的生活、休闲和娱乐设施:牡丹亭路、牡丹亭茶室、牡丹亭公园……借助《牡丹亭》的知名度,芬芳洋溢,花开满山城。

  今天,行走在遂昌的旅游景区和乡村农家乐,可以看到一座座或大或小、或土或洋、或气派或简朴的牡丹亭,仿佛一朵朵野蘑菇——建造者或许并不知道戏曲《牡丹亭》,但在他们心中,能够口口相传,总是好东西。

  今天,打开遂昌的地方网站,可以看到许多和《牡丹亭》有关的资料:《牡丹亭》考证、《牡丹亭》传说、《牡丹亭》“情”探……文章或许有些偏颇、有些稚嫩、有些道听途说,但都是当地人的习作,带着遂昌的泥土味。

  但他们觉得做得还不够,读一读《汤显祖文化发展规划》吧,那里面,有他们更宏伟的蓝图——

  充分利用“《牡丹亭》原创地”这一品牌,构筑起一个沟通、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使遂昌真正成为海内外“汤学”研究者、爱好者关注、研究和纪念汤显祖的一大胜地。

  成立“遂昌县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中心”,负责对有一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民间传统艺术,进行大力的发掘、保护、传承和指导,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成为打造遂昌汤显祖文化的基础和原动力。

  成立《牡丹亭》文化传承学校,培养文化艺术新人,让年轻一代了解学习《牡丹亭》,理解《牡丹亭》的内涵。

  在重点乡镇建立“昆曲十番”、“茶灯戏”、“马灯”、“八宝灯”等具有遂昌地域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传承培训基地。在此基础上,力争每年举办一次“三月劝农”民间文化汇演。

  派学员赴专业剧团学演《牡丹亭》等经典名著的片断和折子戏,在文化活动中演出《牡丹亭》等汤显祖经典名著的片断和折子戏,使汤显祖、《牡丹亭》成为遂昌社会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大文化特色,让遂昌汤显祖文化更具有立体性和动态性。

  经常性邀请国内知名昆曲院团、昆曲演员来遂昌上演《牡丹亭》等昆曲曲目,进一步充实我县的社会文化活动。

  进一步吸引社会力量,在妙高山或瑞牛山构建《牡丹亭》等汤显祖“玉茗堂四梦”文化旅游园区,加大发展遂昌文化产业力度,创建遂昌的文化旅游新品牌。

  朴实的语言。

  坚定的步伐。

  遂昌,在《牡丹亭》传承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快乐,自己的信心和希望。

  我们相信,这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因了《牡丹亭》的代代传承,一定会增添无限活力,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她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举报指南 |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网站简介|广告业务|联系方式|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8522737 邮箱:3818449191@qq.com

遂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1号 IPC备案号:浙ICP备10211268号-1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遂昌县妙高街道平昌路33号 电话:0578-8522737 Email:38184491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