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遂昌新闻网 > 2016专题 > 汤显祖文化节 > 汤公研究 正文

半园删订《还魂记定本》

2016-04-08 12:31:53 来源: 汤显祖莎士比亚文化交流网 作者: 编辑: 施伟谊

  摘要:国家图书馆所藏清初刻本《还魂记定本》是《牡丹亭》的改本之一,此前从未见学者进行介绍。对于删订者“半园”,也未见学者进行考证。《明唐荆川先生年谱》交待了“半园”的身份,再佐之以半园交友、才华、创作等方面资料相互印证,可知“半园”即唐云客。书中的“凡例”、删改内容与注解体现了唐云客的戏曲理论,重视剧场性、保持文人逞气炫才之风、将戏剧作为情感渲泻、隐忍抗争的手段。《还魂记定本》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重要的改本。

  《牡丹亭》明清改本极多,如臧晋叔改本、冯梦龙改本、徐日曦改本、冰丝馆改本等,学者对其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国家图书馆有一本著录为“半园删订”的清初刻本《还魂记定本》两卷,此前从未见学者著录介绍。至于“半园”此人,学术界也没有人对此进行过考证。《还魂记定本》删改幅度很大,而且从中可以触摸到明遗民的心理,是个很有价值的本子。

  关于“半园”

  《还魂记定本》卷端及版心都注明“半园删订”,此外,没有提供更多关于删改者的个人信息。“半园”究竟是谁?

  在国家图书馆,有一本书同样在版心下镌“半园”,即《较正北西厢谱》,明崇祯十二年胡世定、唐云客刻本,二卷存卷上。胡世定在《北西厢谱序》中说:“惟我聘夫实具深心,痛此道之日湮,乃穷极艺苑,综博元剧,旁通引据,书穷几百箧,订较考释,经数十年而后知向之读《西厢》者,皆于云雾中捷足而驰也。因手录一册,正句读释疑义,同云客唐子较而付之梓。”娄梁散人在《校正北西厢谱自序》中也提道:“越数年,云客唐公见而欣赏焉。谬有实获我心之奖,遂命灾木,告之同人。”这说明《较正北西厢谱》是唐云客付梓的。而唐云客的号即“半园”。

  唐云客即唐宇昭。谭正璧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宇昭”条云:“生卒年均不详,约清世祖顺治末前后在世,生平无考。”[1](P1342)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则认为他“约清顺治十八年前后在世。”[2](P1252)而这些记载是不准确的。唐鼎元编《明唐荆川先生年谱》(民国二十八年铅印本)中有关于唐云客生平的珍贵资料。卷七“谱后”记载:

  (万历)三十年壬寅

  公冢玄孙宇昭生

  ……

  (崇祯)九年丙子

  公冢玄孙宇昭举于乡

  ……

  宏光元年甲申

  ……公冢玄孙宇昭,字云客。宇量,字茂弘,一字闻川。宇全,字人玉,一字天客。明亡兄弟偕隐,以不肯薙发没产。有司迫上公车,中途遁归。(见《邑志隐逸传》)宇昭自署半园外史。夫人于氏善诗,有《半园唱和草》。子于光,字子晋,号匹士,工丹青,与恽南田齐名,有唐荷花恽牡丹之称。(见《邑志艺术传》)于光有女,能传家法,常自署半园女孙。时王石谷及南田常主半园。宇昭少时见苏州陈元素,元素重之,改其字曰孔明。赠诗曰:韦皋表表亦名臣,诸葛何尝有后身。两字赠君原不薄,数千年内只三人。

  宇昭年七十一卒[3]

  根据年谱可以得知唐云客是唐顺之的玄孙,江苏武进人,生于万历壬寅(1602),活了七十一岁,即卒于1672年,时为康熙十一年。宇昭字云客,后改为孔明,号半园外史。据《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4]及清吴修编《昭代名人尺牍小传》记载,唐宇昭又名“禹昭”,号半园。《画家知希录》[5]卷四称其“号云客,又号半园聩叟。”

  笔者断定“半园”就是唐宇昭。

  二 半园删订《还魂记定本》

  正文前有“凡例”、“还魂记定本目次”。卷端标“半园删订”。书后残缺,至《圆驾》出“〔老〕恭喜相公高”,之后有一残页。集唐诗不注出处与角色,也无“集唐”二字。行款为九行十九字,白口黑鱼尾,左右双边。有半园批语。国图索书号为17999。

  “凡例”共五条:

  一全剧五十五折,非两昼夜不能竟局。时优急就敷衍,有头无尾,由瑕瑜未分也。特摘其肯紧者二十八折,间有承接过脉用白代曲,所省过半,略无剩义,以滋遗憾。

  一本曲生旦为主,而旦曲尤多,出落不递,最苦冷场。毕竟串头欠妥,今为更调脚色,另叙目次,而前后段落一丝不乱。

  一临川仙才,度曲从元人中镕出,每喜标新不拘格律,然绳以旧谱,终难出其范围。详查所用何名,所犯何调,令歌者有所折衷云。

  一世谓临川曲可读不可歌者,因其衬字多也。盖北曲配弦索,繁声稍多,不妨引带南曲,案拍紧慢,衬字多则抢带不及,若于衬字上点板,文理悖谬,特以小字别之,庶无此病。

  一韵脚多有不叶本字,平仄互异及疑难者,注明于下,一目了然,亦是快事。

  “凡例”交待了作者删改的目的、删改的方法,书中的评语亦有所体现。

  首先,半园从《牡丹亭》原作中摘出联系紧密的二十八出,将剧情完整地表达出来。

  全书卷上十四出,卷下十四出,全剧二十八出。第一出《标目》、第二出《言怀》(节《诀谒》,略《怅眺》)、第三出《训女》(删《延师》、《腐叹》)、第四出《闺塾》(略《劝农》)、第五出《游园》(附《肃苑》)、第六出《牝贼》(去《虏谍》)、第七出《寻梦》(略《慈戒》)、第八出《淮警》(删《缮备》、《御淮》)、第九出《存真》、第十出《闹殇》(附《道觋》,略《诘病》、《诊祟》)、第十一出《旅寄》(去《谒遇》)、第十二出《冥判》、第十三出《拾画》、第十四出《忆女》(附《移镇》)、第十五出《玩真》、第十六出《魂游》、第十七出《幽媾》、第十八出《冥誓》(去《旁疑》、《欢挠》)、第十九出《回生》(节《秘议》,略《诇药》)、第二十出《婚走》(节《骇变》,删《如杭》、《耽试》、《急难》)、第二十一出《仆贞》、第二十二出《寇间》、第二十三出《折寇》、第二十四出《遇母》、第二十五出《围释》、第二十六出《闹宴》(删《淮泊》)、第二十七出《硬考》(带《索元》,去《榜下》)、第二十八出《圆驾》(去《闻喜》)。

  在有些批语中,作者透露了自己删订的原因。有些改动是因为不切题或者太散漫或不合理。《言怀》出半园评曰:“生出场叙梦有关节,但嫌落场冷,故与《诀谒》归并,免多头恼。若韩子才与本题并不相涉,且论文迂腐,删之”。有些改动是为了让人物形象更统一,或者更为理想。《闹殇》出注:“前有《诘病》等曲,但嫌诗医语太谑,非师体,故与《诊祟》并删。若石姑则要紧脚色,归并于此,可另算一折。”认为陈最良诊病用语不雅故而删去。有些改动是从主要情节的发展考虑,令故事衔接更紧密。“旧有《劝农》,非不出色,觉气局太缓,只宜紧接为是。”半园删去《劝农》,将《闺塾》与《游园》紧密联结起来。

  因为删削、合并的幅度过大,删订者常用手法是用宾白代曲辞,作为过渡,连接起改动以后的情节。《硬拷》出删订者改动了宾白:“〔净〕杜小姐那里〔生〕钱塘门外与石道姑同住。”并解释道:“有钱塘门外报喜白,则《闻喜》一折可省。”

  删订的方法之二是对出场、演唱脚色进行了调整,特别注重减轻了旦角的压力。

  《训女》【绕池游】曲,半园批曰:“旧老旦、旦、贴各上场,白多,今分唱一曲,亦省文也。”此出在原作中杜宝、甄氏、杜丽娘各唱一支【玉抱肚】,在删改本只留了一支曲子【玉抱肚】,从三支曲子中各选了一句话,由杜宝唱:“【玉抱肚】宦囊淸苦,也不曾诗书误儒。娇养他掌上明珠,出落的人中美玉。儿呵,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

  删订方法之三对临川所用曲牌标明了所用名称,所犯曲调,为歌者提供了借鉴的对象。

  因为临川所用曲律有许多不合律的情形,歌者难以演唱。半园遂将临川所用曲律出处、曲体点明,如【一江风】曲注:“此曲多‘贴翠拈花’四字,又少一重句,是另一体也。今人不晓,以为多做。”将【玉山颓】改为【玉山供】,并注明:“‘爹娘’至‘夫禄’是【玉抱肚】,‘祝萱花’至末犯【五供养】”。

  有时指出临川曲中不合曲体之处,如【品令】注曰:“‘捱过雕阑’四字多做”。有时还交待了自己改动的根据,如【二犯六么令】曲注曰:“向以三句仍【六么令】,四句【忒忒令】,末二句【玉交枝】,今从《南音三籁》。”有时半园从剧情发展的角度、文理的角度对曲牌的板式提出要求:【风入松】曲注:“前【步步娇】曲以生跌不便久眠地上,须紧半板。至【风入松】,另起调才得法。”

  有时将曲牌改了名字,如将【醉归迟】改为【五韵美】,并且注曰:“旧作【醉迟归】,又以二曲作一曲,皆谬,今改正。”

  删订者还提到了当时的腔调与唱法:《存真》出【尾声】注曰:“【尾声】末句多低调,独海盐高揭之。此尾宜高唱为是。” “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句注:“‘偏’字下因少二句,章家板增入。”

  删订方法之四是衬字在正文中以小字处理,不必于衬字上点板文理。

  如《言怀》出:【九回肠】【解三酲】虽则俺改名换字,俏魂儿未卜先知。定佳期盼煞蟾宫桂,柳梦梅不卖查梨。还则怕嫦娥妬色花颓气,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皱眉。浑如醉。

  删订方法之五是对某一些疑难字或者韵脚不叶本字、平仄互异的字进行了注解。

  有的用反切来注音:“论六经诗经最葩滂麻切,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嫄产哇,不嫉妬后妃贤达当加切。”“自小疙鱼乞切辣郞当。”有的注明四声:“睡荼蘼抓住裙衩线”句注:“‘钗’字中州韵去声,此从俗平声。”“且自隐去声几而眠”、“肉香新长上声。”有的指出所叶音:“前山低坬叶瓦后山堆”。“我则掉叶吊着头不做声。”“卫灵公问陈叶阵于孔子。”“似这般狰叶撑狞汉叫喳喳。”有的注明韵脚:“闲凝盼。生生燕语明如翦”句注:“钱太史云‘盼’字非韵脚,故改‘眄’以合先天韵。”

  半园删订《还魂记定本》有三点尤其引人注目。

  一是从这个本子可以看出《牡丹亭》在明末清初的舞台演出中依然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凡例”中说:“全剧五十五折,非两昼夜不能竟局。时优急就敷衍,有头无尾,由瑕瑜未分也。”这说明在当时是有《牡丹亭》全本演出的。因为有市场,所以俗优才会“急就敷衍”,而且由俗优演出的《牡丹亭》舞台本有很多种。《还魂记定本》还加入睡魔神。《审音鉴古录》记载,清代乾嘉年间演出《惊梦》增入睡魔神引杜丽娘、柳梦梅梦中相会,半园删订本在清初就加入了增入睡魔神的片断,说明在舞台上,睡魔神的出现可能还要更早一些。

  半园删改本完全是为舞台演出服务的,甚至可以说是为演员歌唱、演出作指导。更调角色、更叙目次是从场上调度的角度为演员提供方便,标明曲调名及所犯的调名、以小字区别衬字、为不叶韵与平仄互异的字标明所叶韵脚、为疑难字注明字音,这些做法都是为歌者提供方便。

  其次,这个本子可以看出作者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删改的目的是让整个故事有头有尾,但又很简炼。可是半园却在删改本中保留了很多可以删去的诗句,改动了曲辞,还增加了很多情节。这些改动,可以说是文人炫才的一种表现。

  删订本居然将番语也改头换面,认为汤显祖所作番语不地道,半园曰:“元剧番语作诨亦如吴人土音也。临川效之语多不的,改从番清率土同文,然必须口传方确。”如原作:“〔老旦〕可才、可才道句儿克卜喇。〔下马,上坐介〕都儿都儿。〔净问贴介〕怎么说?〔贴〕恼了。”半园改作:“〔下马上坐。净举手。副净不理介〕溜金王。你没枯阿库乌没什一必呀拉〔净问杂介〕他说甚来。〔杂〕道大王托病可恼。”

  另外,半园删本透露了明遗民的复杂心情。

  情节上改动最大的是李全夫妇一段。半园有这样的说明:“李全与杨氏出史书,原有根据,妙在与后二折改白不改曲。”李全夫妇的事迹在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九“李全”条及《宋史》卷四百七十六及四百七十七《叛臣传》中叙述甚详。半园参照了史书,对李杨二人的事迹进行了扩展,与真事甚符。删订本增写了杨娘娘计擒夏全的情节。在《齐东野语》与《宋史》中均提到杨氏对盱眙总管夏全哭泣又反目图之的情节。《还魂记定本》写夏全筑罗城固守扬州,趁李全被大金调去淮上,只有杨娘娘带些老弱军兵们驻守,遂统兵捣其巢穴。没想杨娘娘独自在营中等待夏全,用美色打动他,将其灌醉,支开夏全军士,命军校将夏全绑送李全处。

  作者在《凡例》中指出《牡丹亭》全本演出要两昼夜,太长了要删节。完全没有必要再增添一些原作没有情节。所以改本为什么要加入夏全的情节颇令人深思。这只能解释为作者要借删订来抒发内心的某种情绪。唐云客借《还魂记定本》来传达内心对亡明的眷恋与对历史的反思,这也是明遗民一种普遍的心态。但受制于《牡丹亭》原作与身处清朝的政治考量,唐云客没有进一步发挥他的兴亡之叹、幻灭之感。

  综上可知,唐云客删定《还魂记定本》既印证了《牡丹亭》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的炫才使气之风。而且,由特意补入夏全情节可推断,《还魂记定本》应是入清之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谭正璧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上海:上海书店印行,1981

  [2]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47、48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4](清)李玉棻编﹒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北京:北京晋华书局,宣统三年(1911)仲夏出版

  [5](清)李放辑录﹒画家知希录﹒大连:大连辽海书社,民国20-23年(1931-1934)。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举报指南 |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网站简介|广告业务|联系方式|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8522737 邮箱:3818449191@qq.com

遂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1号 IPC备案号:浙ICP备10211268号-1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遂昌县妙高街道平昌路33号 电话:0578-8522737 Email:38184491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