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遂昌新闻网  >  2017专题  >  端午遂昌行  >  嘉宾访谈

打造乡村旅游的升级版“乡愁旅游”

——专访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毛水根

2017-06-09 11:07:00来源: 作者: 编辑: 李斌

  人物名片:毛水根,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资深旅游局长,被评为浙江省旅游突出贡献奖人物,2009年博鳌旅游峰会中国旅游精英人物。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经济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乡村旅游与民宿开发、旅游项目策划。作为一名遂昌人,毛水根始终关注着遂昌的发展与变迁。

  记者:您觉得如今遂昌的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毛水根:经过十多年的接力创业,遂昌旅游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放在全国看,遂昌旅游仍鲜为人知;放在全省看,虽堪称黑马,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放在丽水市看,基础较大,增速渐缓。具体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没有特色资源,且没有核心的吸引物;再则是文化策划方面,存在脉络不清、过于平淡和表面化等不足。

  记者:您觉得遂昌的旅游应遵循什么样的发展思路?

  毛水根:遂昌历史悠久,地域文化独特、民俗风情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从市场需求和未来的旅游产品格局来说,乡村旅游必然要浓墨重彩,我认为遂昌应该打造乡村旅游的升级版“乡愁旅游”,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用旅游的载体留住乡愁。

  首先,要保护乡村的自然旅游资源,尽量保持其原有的生态面貌和自然的乡村肌理,不能破坏它的山形走势、天际轮廓;尊重和保护人文的乡村肌理,充分体现乡村的原真性,切莫因图奢华搞大拆大建,更不能使原乡消失殆尽。

  其次,要挖掘乡村的人文旅游资源,乡愁是根植于人内心世界的故乡意识,它最明显地反映在故土情怀上,乡村的农耕文化、聚落文化、礼仪文化、节庆文化、艺术文化、饮食文化、传统习俗都是我们要挖掘的乡愁旅游资源。

  再次,要传承非物质的乡土文化,民间艺术、手工技艺、地方语言等非物质的乡土文化,这是乡愁的重要元素和人们心灵上的记忆,是故乡文化脉络中的美好。一旦原住民都离开了村落,村落中所有的记忆、文化和习俗也就被中断了,那就无处觅乡愁了,所以民间艺术、手工技艺、地方语言等非物质文化,都要有传承人。

  通过保护、挖掘、传承乡愁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植入旅游的业态,通过旅游化改造,把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以“三生合一”的理念通过旅游载体表达和展示出来,形成可以消费的旅游产品,继而形成美丽经济的产业。

  记者:对于遂昌的传统年节复兴您是怎么看的?

  毛水根:传统节庆文化是民俗风情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遂昌这次举办的“大过中国节端午遂昌行”的这个活动形式很好,但是,关键是如何让活动常态化、旅游化、产品化。

  如何展示和演绎遂昌独特的民俗风情,重点可以抓住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景观风貌 指的是老天爷给的自然景观和老祖宗留下的人文景观,景观风貌构成一个地方的“颜值”。

  二是乡土风俗包括农耕文化、聚落文化、礼仪文化、节庆文化、婚嫁文化、服饰文化等,这是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规矩和习惯,乡土风俗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内涵”。

  三是地方风物 包括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特色工艺品、土特产品、特色小吃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下的生产“能力”,也是构成一个地方的传统经济、传统产业传承发展的其中一类风情。

  四是人文风采 包括历史上不同阶段获得的荣誉,比方说:百年老店、老字号、老品牌、官方各级政府、非官方组织给予小镇评定的荣誉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中国传统村落以及历史名人、文化名人等,人文风采构成了一个地方的“才艺”。

  五是神形风韵 考量旅游产品的品味、格调、韵味、艺术性、时尚性、审美方面,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就是艺术品的创作过程,要求神形兼备,“形”,指的是外壳(表现形式),“神”,讲的是内核(精气神韵),“形”是躯体,“神”是灵魂,“形”是载体,“神”是思想,形神高度统一的作品称之为形“散”神聚;神形完美结合的作品,誉之为神形兼备。

  最后如何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去设计我们的乡村旅游是成功的关键,首先要塑造“乡土意境”,打好乡村旅游产品的本底;营造“情景交融”的乡愁旅游区,情景交融指乡愁旅游产品设计中对环境的营造、气氛的渲染跟旅游者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所谓“情”指“感情”“情绪”“思想”“想法”等旅游者主观的精神需求;“景”指由旅游者所遇、所想、所见的“人、事、物、景”所构成的乡村生活图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旅游产品中就是对生活的再观体,是承载主观需求的形象。意境的塑造就是把二者集合起来的艺术。意境的内容包含着两大因素(情与景)和一个空间(审美想象的空间)。情生景,景生情。做到了“情景交融”游客自然“触景生情”,这样我们就成功了。

  记者 余航 整理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举报指南 |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网站简介|广告业务|联系方式|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8522737 邮箱:3818449191@qq.com

遂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1号 IPC备案号:浙ICP备10211268号-1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遂昌县妙高街道平昌路33号 电话:0578-8522737 Email:38184491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