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重温时代风骨 聆听历史回音
——记中共遂昌支部旧址、中共遂昌县委机关驻地旧址
2017-10-12 21:24:33来源: 作者: 编辑: 林馨怡
开栏语: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回忆老一辈革命志士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革命传统,本报自今日起开设《寻访遂昌红色革命遗址》栏目,带您寻访遂昌境内的革命遗址,聆听那些曾经发生在遂昌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故事,感知厚重的红色印记,追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现年83岁的朱宗鹤,是中共遂昌支部旧址(大柘镇泉湖寺)的管理员。14年5000多个日夜,这个拥有61年党龄的老党员每天都会在这里升起一面五星红旗。“这是整个浙西南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朱宗鹤说,作为中共遂昌支部旧址所在地,泉湖寺承载着上世纪发生在我县诸多的革命事迹,也记录着我县共产党辉煌的发展历史。
泉湖寺位于大柘镇柘溪上东村,寺外,白墙黑瓦,三面围墙,一派幽雅的古建韵味;寺内,江南风格的门亭、水池,尽显历经岁月洗礼的沧桑之美,38块共计15000余字的展板,讲述着遂昌跌宕起伏的红色党史。
朱宗鹤告诉记者,中共遂昌支部的诞生、发展史,离不开一个名叫唐公宪的人。唐公宪(1898一1938),生于我县梭溪乡庄后村(今金竹镇梭溪塘岭村)一个农民家庭(唐公宪故居,原名餘慶堂,土木结构,占地面积667.89平方米)。1917年,唐公宪从遂昌县立第一高等学堂毕业,考入杭师大前身——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浙江省最早的五名党员之一,唐公宪很早就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迪,并逐步参与、领导了浙江、上海多次革命运动。1923年5月和1925年9月,两次赴绍兴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开展建党(中共)工作并任中共绍兴(党、团)特别支部书记。1925年1月,唐公宪赴严州(建德市)省立第九中学执教并开展建党(中共)工作。1926年2月,赴温州瓯城中学任教开展建党(中共)工作,6月任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书记。7月,任中共杭州地委书记(因故未到任)。
1926年12月,刚卸任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书记之职的唐公宪,根据中共杭州地委的指示,以筹建国民党遂昌县党部的名义,返回遂昌创建中共组织。他邀约在衢州的遂昌籍中共党员谢云巢同返故里,开展党建工作。不久,经唐公宪与谢云巢介绍,在遂昌县立第二高等小学任教的陈恂(化名陈实甫)、杨立程(又名扬日新,化名杨则时)及该校工友傅赠龄(又名傅九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月,遂昌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遂昌支部在遂昌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址在泉湖寺)成立,有党员4名,谢甫墉任书记,杨立程任组织委员,陈恂任宣传委员,隶属中共杭州地委领导。中共遂昌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它的创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播下了第一颗革命火种,预示着浙西南的革命烈火从此开始燎原。
中共遂昌支部建立后,随即把发展壮大中共组织的工作重点放到了我县北部山区,先后发展傅以和、谢梁等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2月1日在梭溪乡塘岭头建立了遂昌县第二个党组织——中共塘岭头支部(也称中共龙游支部),有党员15名,隶属中共杭州地委领导。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遂昌的中共组织曾一度失去上级组织的领导,至当年6月恢复并改属新成立的中共浙江省委领导。10月,傅以和等秘密返回遂昌开展工作,在塘岭头召开党员骨干会议,传达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在傅正友公祠组建中共遂昌县委,系浙西南地区的第一个县级中共组织。7月22日(农历六月初六),中共遂昌县委在梭溪庙,举行遂昌工农革命军(亦称遂昌农军)暴动誓师大会,打响了浙西南民众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历史的尘埃虽已飘散,但时代的风骨却依然得以保留。如今再次走进傅正友公祠,这个建于1903年的建筑,历经百余年,仍给人以历史的厚重和震撼之感。旧址内,“早期领导人介绍”“中共遂昌县委的建立”“举行武装暴动”等一系列图片展板悬挂墙上,向后人展示了当年革命的艰辛及革命先烈不懈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它不仅是革命时期党组织和革命先烈早期活动的见证者,也是遂昌人民艰辛革命斗争历程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