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美丽家园涅槃生 苏村春晚道恩情
——2018遂昌乡村春晚启动仪式暨苏村春晚活动侧记
2018-02-04 16:11:00来源: 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李斌
“古驿清风飘,新居艳阳照,风雨沧桑成昨日,百姓展颜笑……”2月3日下午,在北界镇苏村苏氏宗祠举办的2018乡村春晚启动仪式暨苏村春晚活动中,30位老少村民热情洋溢地唱响村歌《苏村谣》,唱出了满满的感恩,唱响了建设美丽幸福新苏村的信心和决心。
没有复杂的语言,没有浮夸的词藻,更没有华丽的修饰,有的只是对家乡苏村一年多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欣喜和感恩之情。这首灾后创作的《苏村谣》,苏村600多位村民早已耳熟能详,经过前期的选拔和排练,最终确定了30位村民上台演唱。
“为了办好这台村晚,全村人在一个多月前就开始策划。”苏村村党支部书记华素萍介绍,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苏村人民走出了阴影,正朝着建设美丽幸福新苏村的目标大步迈进。
如今走进苏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新景象。受灾村民住进了宽敞的安置房,村里铺设了笔直的柏油路,修建了生态河道、美丽廊道,建起了家庭农场、居家养老中心,道路旁的民房绘上了3D彩画……一年多的时间里,那个曾经满目疮痍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苏村就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向世人展示着勃勃生机和美丽愿景。所有的这些变化也都成了当天村晚节目的创作素材,吟诵《苏氏家训》、小品《美丽苏村》、朗诵《生死不离》……苏村人民通过一个个精心编排的节目表达对新生活的感恩。
今年63岁的苏村人王葱妹,从没有想过自己灾后的生活会恢复得这么快。“没有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我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王葱妹说,灾难发生后,“无家可归”的无助感一直缠绕着她,但没想到仅在当地公租房暂住了三个月,他们就搬进了新建的安置小区。
王葱妹所在的苏村安置小区,均是三层小楼,灰白相间的房屋,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透出浓浓的温馨闲适。王葱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在菜地打理自家种的蔬菜,周末还要照看回家小住的孙子,这种平淡、幸福的生活让她很满足。
像王葱妹一样的受灾群众,苏村共有58户182人,2016年,通过货币安置、搬迁、异地建房等方式,他们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其中,苏村安置小区、金钩安置小区共37套安置房,仅花费3个多月时间就全部建成。
“村子变美了,旅游也不能落下。”华素萍说,一年多来,苏村一直将乡村景区化作为发展旅游的目标,立足自身实际,以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为机遇,力争打造遂昌乡村景区化建设的新标杆。
曾经窄小的乡间小路如今变身宽阔的“将军路”,更成为苏村百姓的感恩路、致富路。苏村村民在憧憬美好幸福新生活的同时,更打起精神,发展起了农家乐,大步迈向美丽幸福新苏村的新征程。
村民张三妹以前在衢州开化做木材生意,去年,当她看到家乡旧貌换新颜,毅然选择回乡开办了苏村第一家农家乐。而新建的“将军路”,更为张三妹增添了信心,她的农家乐取名为“苏村红”,寓意苏村越来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除了张三妹,今年60岁的村民苏光岳也拿到了农家乐营业执照,正着手农家乐的设计装修。和他们一样,目前,苏村已有18户村民申请开办农家乐。从灾难中走出、重建家园的苏村人,正在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努力寻找着通往幸福生活的新路径。
不仅如此,当年抢险救灾精神更化作苏村人奋发建设新家乡的强劲动力。目前,苏村已建成生态果蔬基地280亩,产值500多万元,养殖的800群中蜂经济效益也已显现,产出的蜂蜜带来了10余万元的收入,苏村村民人均增收20%以上。
生命是脆弱的,但人的精神是坚韧的。回望苏村,刻骨铭心的不是灾难带给苏村的伤痛,而是面对灾难时,互帮互助彰显出的顽强和大爱。也正是这种顽强和大爱,一直激励着苏村人民勇往直前。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更有新的机遇。”华素萍说,苏村将更加坚定地按照省委书记车俊提出的“发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大樟树精神”的殷切嘱托,按照建设美丽乡村极品村、3A级景区村的发展定位,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建设更加美丽幸福新苏村。
记者 罗健 实习生 周慧敏 通讯员 周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