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初心照亮远方 记者永远在路上
2019-11-07 18:10:00来源: 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李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党的政治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是我们传媒人的永恒追求。今天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中国记者节,我们将镜头留给自己,听听遂昌媒体人的初心与坚守。他们当中,有的是进入记者行业不多年的新兵,也有的是工作了二十余年的老兵,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听听他们的所思所悟。
章建辉:用镜头记录遂昌变迁
今年,正好是我步入记者这个岗位的第10年。这10年对于我来说真的转瞬即逝,因为热爱这个职业,所以感觉时间飞快。
说起我当记者的初心,得追溯到2009年。当年10月,我从乡镇的一名普通干部变成了报社的一名摄影记者。当时,就决定要用自己的镜头记录遂昌的变迁。
记者工作没有节假日之分,上班的时候我们早出晚归,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周末休息的时候还是在上班,因为有很多任务以及一些活动都是在周末举行,一个电话我们就得马上出发。田间地头有我们记者的身影,大型活动现场有我们记者的身影,寻常百姓家有我们记者的身影,灾害现场有我们记者的身影……“我不在报社,就在外出采访的路上”这句话是我们最真实的写照。
每个记者都有自己的故事,更有自己难忘的经历,我也有,下面我就以自己的几个数字和我了解的数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第一个数字是“21”,当记者10年了,我跑的最多的就是基层,以前是骑摩托车,摩托车骑报废以后,我换成了汽车,我朋友比我迟一个月买的汽车,他现在的里程是6.2万公里,到今天,我的行驶里程是十六万零八百公里,到现在,我的采访路程最低估算也达到21万公里。这10年间,我跑遍遂昌每一个乡镇(街道)、村庄,而且还在一直重复着,最远的西畈乡我就去了不下20次。第二个数字是“3908+726”,当记者10年来总数在《钱瓯遂昌》发表稿件3908篇,丽水日报和浙江日报等外宣稿件726篇。这个数据我统计的很牢,因为作为记者,能表发稿件就像农民种地,丰收的喜悦。
第三个数字是“119308”,做记者以来,我到目前总共拍摄下了各类图片119308张图片,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长,今年国庆期间,广场大型图片展览反响很大,我想,到新中国成立80周年、90周年以及100周年的时候,我能提供出所有的图片,记录遂昌发展史,为历史留档,我能做到。第四个数字是“2845”,《钱瓯遂昌》创刊到今天已经是2845期,也是我们记者2845个日日夜夜的付出,每一期的报纸都是记者们用一个个文字一张张图片凝聚而成,其中,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能成为遂昌发展的记录者、见证者、参与者,我们是幸运的,也是自豪的。我们记者一定会不忘新闻初心,牢记为民使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挖掘出一个个鲜活可读的题材,传递好遂昌的好声音,传播好遂昌的好故事,担当起媒体人该当的社会责任,践行起媒体人该践行的初心使命,为遂昌发展做出新闻人的一份绵薄之力。
曹俊杰:一路向前脚不停歇
因为学的是中文专业,也因为即将到来的就业压力,所以看到县新闻传媒中心招考记者,我便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幸运的是,我顺利入围,成为了一名报社记者。那时我单纯地觉得:记者就是一份工作。
2014年6月27日,西部乡镇发生重大洪灾,西畈乡灾情尤为严重。在前往西畈乡采访的路上,山路崎岖、塌方不断,让人觉得这条采访路好难。但真正困难的还在后面,由于公路被冲毁,从西畈乡渡口村开始,我们只能步行。
在灾区蹲点采访的5天里,看到被冲毁的路基、堤岸、农田和房屋,看到受灾村民失落的神情,我的心情很沉重。虽然脑子里思绪万千,但当时我只是一名新记者,真正写出的稿子却不多。无奈之余,我深刻地认识到:记者需要真才实干。
2016年1月22日,是一个冰冷的大雪天。位于海拔800米山上的大柘镇车前村积雪达到10多厘米。当天上午,该村的曾仙媛心脏病发作,救护车因防滑链脱落,在距离该村4公里的山路上无法前进,形势十分危急。
大柘镇得知消息,立即组织人员步行上山救援。与此同时,车前村也组织人员将病人往山下送。为了记录救援过程,我第一时间从县城赶往车前村,车子开到半山腰打滑,我便抛下车子往山上跑。
很快,两支救援队伍会合,医生为病人做了临时治疗后立即往山下赶。到达山脚时,医院派出的第二辆救护车赶到,最终病人成功被送入医院,病情稳定。
事后,我才意识到山路上很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很容易摔倒,甚至滑到山崖下。但是看到病人没事,我却觉得很幸福。那一刻我明白:关键时刻记者需要担当。
从对工作内容一知半解,到暗下决心当合格记者,再到危急关头冲在前线……从业近六年,对记者这个称呼的认识和体会,我一直在更新,这份工作也给我带来巨大的收获与成长。
如今,我已经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老记者,但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与进步。因为记者这份工作只有出发的起点,没有到达的终点。只要一天是记者,那就要一路向前,这便是我的初心。
尹世平:不忘初心心系百姓争做一名践行“四力”的好记者
曾经的我是一名教师,2008年9月1日,从教10年的我被选调至县广播电视台,从此,我走上了记者岗位,直到今天,我仍然坚守与新闻为伴。
记者的工作就是永远在路上。这11年来,我一直奔走在新闻一线,用肩上的镜头记录每一个瞬间,用手中的笔讲述每一个故事。有人说记者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职业。在新闻部的9年间,白天采访“轮番转”,晚上写稿、听同期声、剪辑图像、传图像,这都是工作常态。但是,通过采访,我接触到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充满着喜怒哀乐,我也会深受感染,会与之一同高兴,一同悲伤。更重要的是,我可以通过镜头与文字,让观众和读者一同感受真善美,一同憎恶假恶丑,一同为不幸哀伤祈福,一同将快乐传递分享。
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台,民生栏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做过的一档公益性帮扶栏目《百姓热线》,栏目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各类求助热线,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可能遭遇车祸救治困难……2014年4月,我们接到当时就读遂昌中学高二学生应晓健因肾衰竭难圆大学梦的求助热线。在确定选题后,我们第一时间跟进,推出8篇连续报道。报道播出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各界人士纷纷捐款相助,一个月时间为应晓健筹得换肾费用40多万元,可喜的是,应晓健和他爸爸的肾配对成功,17岁的花样少年获得重生。热线行动温暖了一个家庭,感动着整个社会,传递着满满正能量。
都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足迹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像”,作为记者这些年的历练,让我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素材,同时也提升了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水平。未来,我会不忘初心、心系百姓,做一名践行“四力”的好记者,继续传播遂昌正能量。
李杰:用脚步丈量远方
“哇,你要上电视了,好羡慕你……”十多年前,我还在上小学,学校里举办了一场爱心义卖活动,当时遂昌电视台记者随机采访了我,激动的心情至今留有余温。就这样,我和记者有了第一次“触电”。
读高中时,不知何时养成了看新闻的习惯,每天晚自修回去后,都会抽出一点时间看一看新闻联播,那时候对时事政治也没有太多的敏感性,更别说国家大事了,但唯独对现场出镜记者、主持人钦佩有加。都说兴趣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大家都在忙着奋笔疾书,备战高考的时候,我选择了去省城参加传媒类的艺考,这,也成了我踏上追梦路的第一步,也是我初心开始的地方。
大学是一个圆梦的大舞台,有一百个梦想,比不上一次行动。除了日常上课以外,我参加了校记者团,跟随着老师们采访、拍摄、出镜等等工作,让我对记者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有一次,在老师的引荐下,成为了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一档节目的出镜记者,当节目播出时,家人在电视上看到了我,内心别提有多激动了。“要是以后也能在电视台工作,那该多好啊。”自己给自己心里默默打着气。
2016年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遂昌县广播电视台工作,初出茅庐的我开始了这段充实、有意义的“记者之行”。每一次下乡、每一次采访,走过的不只是万水千山,还有遇见不同的人,感悟温暖的故事。一年后,考入了遂昌县新闻传媒中心,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我和同事们一同创新创造,制作、采写了一些好新闻,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这都是成长和进步路上的动力。
这是我第4个记者节了,再回想起十多年前站在镜头前接受采访的我,纯真活泼。如今,同样时常会站在镜头前,不同的是,我拿起了话筒和笔,采访和记录下更多的故事。我在追梦,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