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小山村借力念好“增收致富经”
“稻梦空间”“扶志园”助力高坪乡箍桶丘村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2019-12-03 17:18:53来源: 作者: 编辑: 林馨怡
本网12月3日讯(记者 傅长琪 通讯员 刘颖)“这些稻谷刚收回来,很快就会运出村,销往杭州等地。”近日,在高坪乡箍桶丘村圣塘自然村村民谢旺德家里,一袋一袋的稻谷堆成了小山。他告诉记者,这可是村里“稻梦空间”一年的收成。
谢旺德口中的“稻梦空间”,是圣塘自然村一片40余亩的农田。之所以称之为“稻梦空间”,其实是对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与箍桶丘村结对帮扶项目的形象称呼。
“今年,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出资将圣塘自然村黄金区块的40亩农田进行集中流转,种植水稻,打造集观赏、农旅体验和稻米收益于一体的彩色景观水稻。”箍桶丘村村支书张传荣介绍,流转40亩农田每亩租金600元,每年光租金就可为农户带来至少24000元的收益。此外,根据对外预定稻谷数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全村58户低收入农户按分摊协议,收购原生态稻谷,实施“一元扶志”补助金制度,进一步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
所谓的“一元扶志”补助金制度,即遵循统一的品种和生态种植要求,由村里统一收购稻谷。只要是低收入农户种植的稻谷,在收购价的基础上,按照每斤再补贴1元的方式,鼓励低收入农户通过劳动来增收致富。
“假设按照每户收购500斤稻谷计算,普通农户增收在1500元左右,而低收入农户每户可增收2000多元。”张传荣说,如此一来,低收入农户的劳动积极性被激发,大家都想着通过辛勤劳动来增加收入,以往那种“等靠要”的落后想法也不再有了。
陈斌是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下派至我县任高坪乡党委副书记的挂职干部,同时也是箍桶丘村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村里低收入农户大多是年老体弱的中老年群体,不少还是因病返贫的。虽然村里农家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他们却无能力经营。相比之下,传统的耕种非但难不倒他们,反而是他们的强项。最终,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结合该村实际,启动了低收入农户的绿色倍增计划,通过‘稻梦空间’‘扶志园’两项帮扶项目的实施,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扶志园”指的是箍桶丘村石门塘自然村一个黄金区块约10亩的农用田地。“通过集中流转、统一管理,这块地一小部分用于景观荷花种植,其余则用于原生态高山蔬菜种植,最后产生的收益则全部充实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陈斌介绍,低收入农户通过来“扶志园”劳动,换取相应的劳动报酬,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
60岁的低收入农户林樟根没什么收入来源,而且患有心脏病,痛风也反复发作,因此,他就成了“扶志园”项目的受益者。“平时就在园子里帮忙种植、打理,既不会很辛苦,还能领到工资。”林樟根说,在“扶志园”干活,每天能有120元的收入。他今年光在“扶志园”干活就挣了近2000元。
“扶贫先扶志,兴村先富民。”高坪乡党委书记林庆雄表示,在落实“两山”发展理念中,高坪乡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结对帮扶之力,启动了箍桶丘村低收入农户绿色倍增计划,通过“稻梦空间”“扶志园”等项目的实施,“人变勤了、田不荒了、村变强了”。下步,高坪乡将继续发力,持续推动低收入农户“扶志增收”工作,不断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打赢乡村振兴特色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