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遂昌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县委书记专栏

把生态工业摆在经济发展第一位

2024-08-15 16:43:49来源: 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巫鸯

  进入新时代,老牌工业县如何重振雄风、提速争先,助推生态工业“二次崛起”?如何迈进全市生态工业发展“第一阵营”?日前,遂昌县委书记胡刚接受“今日观察”栏目记者的专访。

  记者:遂昌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强县”首位战略,是基于怎样的考虑?作了哪些探索?

  胡刚:工业是遂昌的财富之源、就业之本和未来发展之基。作为革命老区县和全省山区26县之一,加快发展是首要任务。基于现实基础、历史选择和未来考量,我们必须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地把生态工业摆在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在推进“工业强县”首位战略中,我们主要是做好“三个坚持”。

  坚持“战术”“战法”并举。战术上,我们把生态工业主平台建设摆在县域三大发展主平台首要位置,部署推进“六大攻坚行动”,积极构建以制造业当家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战法上,我们突出高效配置、重点攻坚的原则,把县里有限的资源都集聚到工业发展急需处,加快人口集聚、产业集中、要素集约和创新集成。

  坚持“强筋”“壮骨”并重。一方面,大力支持本地企业技改、扩产、生成新项目,不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另一方面,坚定不移推进“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通过腾空间、优机制,推动企业快落地、快投产、快达效。

  坚持“留白”“导入”并进。既保持战略定力,秉持“宁可留白、不留遗憾”的原则,最大限度、最高效益开发和利用遂昌宝贵资源。又以大力度变区位劣势为优势,通过衢丽铁路、义龙庆高速、遂江公路等交通项目建设,在空间地理上将遂昌由“碎”变“平”,进而实现“昌”盛发展。

  记者:当前,遂昌正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新高地。目前取得了哪些具体的成效?未来将如何深耕发展?

  胡刚:遂昌拥有9县(市、区)唯一的省级化工园区,且本土培育成长的凯恩新材料、宇恒电池等企业已成为各自行业细分领域的国内领军企业。在此基础上,我们乘势而为,紧抓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风口,竞逐新能源新材料赛道。

  当前,遂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已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可以用“大好多”三个字形容:“大”,就是项目大。今年以来我们签约、落地7个10亿元以上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总投资超190亿元,其中总投资超50亿元的项目再次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好”,就是产业发展好。全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共有重点企业35家,在建和拟建10家,在特种纸、精细化工新型储能等领域已形成一定产业基础,部分医药中间体、小家电异型电池等细分领域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多”,就是供地多。今年以来,新出让的工业用地中,有98.9%供给新能源新材料项目。

  接下来,我们将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工业支柱产业来打造,在产业链精准招引、平台能级提升、生产方式绿智升级、市场开放融合四项重大工作上持续发力。

  记者:作为地理空间“先天条件”不足的山区县,遂昌提出实施营商环境最优县品牌增色攻坚行动。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契机,遂昌如何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胡刚:我们靠“后天”的努力,不断补齐“先天”的不足,坚决做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不仅要做到,还要做得更好”,让在遂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让在遂企业家真正“当主角、站C位、做英雄”。概括起来,就是始终树牢“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服务理念,全力做好“加减法”。

  “加法”,就是立足政府侧,想方设法为广大市场主体增添活力。打出“落地即融资”“爱企日·政企恳谈”等改革组合拳,建立科技企业和上市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等。“减法”,就是从需求端出发,让企业轻装上阵、降本减负。持续擦亮“遂事办·随时办”营商服务品牌,成立“助企跑团”队伍,创新实施“三直达”机制高效闭环解决涉企问题,实现问题研判不过夜、分级分层督导办、限时办结快提速。我们还每年更新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各方面的相关政策,减轻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记者:前不久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遂昌如何以改革加快生态工业发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有哪些具体打算?

  胡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点之一是部署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结合遂昌实际,我们将把握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基本要求。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坚持人民立场,坚持遂昌群众和市场主体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三是坚持依法合规,在正确方向、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四是坚持守正创新,突出问题导向,以创新思维来破题攻坚克难,解决好“成长的烦恼”。五是坚持清清爽爽、管用解渴,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遂昌实践,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做大做强生态工业平台推进改革。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规划,因地制宜谋划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制造业当家的现代生态经济体系。今年,将力争金属制品及装备制造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

  本报特约记者 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