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从阅读者到引路人 三十载书香传承路
——记遂昌三中语文教师刘玉花
2025-05-08 18:05:30来源: 作者: 编辑: 林馨怡
在短视频、社交媒体快速崛起的年代,深度阅读正逐渐成为一种稀缺的精神追求。但总有一些人,他们甘愿在快消文化盛行的浪潮中,做执着的静读者,遂昌三中语文教师刘玉花就是这样一位“爱书人”,她用三十年光阴,完成了一场从读者到引路人的温暖接力。
刘玉花童年时代的阅读火种,始于父亲工作的火柴厂阅览室。“小时候常常跟着大人去阅览室看书读报,那些泛黄的报纸和插图本,像有魔法似的,深深吸引着我。”回忆起童年时光,刘玉花目光温柔,幼时的她虽识字不多,但绘本里那些精美的图画与故事,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
“真正让这颗种子破土而出的,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朱荣生。上学时,朱老师常用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来激励我。正是在他的引领下,我才更加地热爱阅读。”刘玉花轻抚着书架上泛黄的《地丁草》,这是朱荣生老师退休后赠予她的礼物,如今已成为两代人师者精神接力的见证。
刘玉花不仅爱看书,也爱买书。为了好好安置自己的宝贝藏书,她甚至在家中打造了两间书房。走进她的书房,就像走进了一个小型图书馆,书架、书桌上摆满了各类教学专著、文学经典和心理学丛书,粗略看去,约莫有上千册。“阅读不应止步于舒适区,要不断拓展认知边界,所以每年我都会给自己留一笔固定的购书经费,从国学典籍到杂志,我都会看。”刘玉花说。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刘玉花始终将阅读视作滋养心灵的清泉。办公室里,她会在备课间隙翻开教育类专著,用笔记下教学灵感;课余时分,教工阅览室成了她的专属“充电舱”,尽情沉浸在文学经典中;夜幕降临时,点亮家中暖黄的台灯,她在散文与哲学著作中探索更广阔的精神世界。无论是批注、摘录,还是撰写阅读随笔,她将碎片化的时间编织成丰盈的知识网络,让阅读成为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诗意纽带。
“阅读于我,既是专业精进的阶梯,更是安顿心灵的港湾。我始终觉得提升自我、升华智慧最好的办法是读书,它会激发人去思考,去打破自身思想的局限,所以我一直鼓励我的学生们多读书。”将阅读融入教育实践,是刘玉花独特的教学密码。在每周固定的阅读课上,刘玉花总会带着学生细读经典,她也时常鼓励学生分享读书心得、撰写读后感想,引领他们在阅读中启发心智与灵魂。
“刘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在她的指引下,我也爱上了阅读。不管平时课业多忙,我都会抽出时间来读书,它让我心定、明智,也加速了我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适应。”遂昌三中学生鲍娅琦说。
从火柴厂阅览室的懵懂读者,到点亮数千名少年阅读心灯的引路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读书人的坚守,更是一种文化基因的薪火相传。“读书是一个追光的过程,它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赋予你什么,但我们在书中所感受到的人物思想、形象会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生活,然后在某一个瞬间,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宽、更广、更厚重。”刘玉花说。
记者 黄绮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