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民事村了”工作手记里写振兴
——应村乡高棠村党支部书记周焕兰的“解题答卷”
2025-05-15 11:17:35来源: 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巫鸯
“我家门前的路一到晚上就一片漆黑,出门总是提心吊胆的,不知道能不能在路旁增设路灯用于照明。”近日,在应村乡高棠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周焕兰正认真听取村民关于增设路灯的建议,并把情况详实记录在“民事村了”工作手记里。随后,周焕兰又跟随村民前去实地查看……
像这样的小事,周焕兰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已经处理了无数件。近年来,为了拓宽群众反映意见建议渠道、优化矛盾纠纷处理方式,周焕兰带领村两委积极探索“民事村了”工作法的本地实践,确保及时回应、解决群众身边事。“我们把村民诉求详细记录在工作手记里,形成‘问题清单’,倒逼村干部多跑、多谈、多做,积极解决问题,确保限期完成‘销号’,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周焕兰表示。
除了用心用情解决村民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民事村了”工作法还有一块重要内容就是推动强村富民。高棠村位于应村乡北部高海拔区域,是一个有着优越生态条件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小山村,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产业匮乏等因素限制,高棠村发展始终较为困难。上世纪90年代便担任村干部的周焕兰,近些年总是听群众说想在“家门口”工作挣钱,便把情况详实记录在“民事村了”工作手记里,着手谋划村集体经济消薄与村民增收。
“高棠村要发展,村集体经济一定要壮大,产业一定要建起来。”周焕兰感慨道。为了发展产业,他带着村两委成员先考察、论证适合高棠发展的产业,再四处奔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筹集了村集体产业建设资金;同时,又借着我县与诸暨、安吉两地开展山海协作的东风,得到了人才、资金、技术等支持。终于,在2019年,面积超300亩的应村乡高棠村蟠桃基地正式落成。
从一开始种植黄桃、油蟠桃和水蜜桃等品种,再到拓展试种葡萄、李子、蓝莓,如今,蟠桃基地产出的各类高山水果被贴上名为“钱瓯胜”的本村商标,通过“强村公司+村级合作社”联动发展模式统一收购、包装并销往全省各地的商超。“基地从2022年开始稳定产出效益,每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周焕兰自豪地说。
产业建起来了,村集体经济底子变厚了,下一步就是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对此,周焕兰有着自己的布局。“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当前,我们村里一方面实行低收入农户认领制度,在蟠桃基地中专门为低收入农户划出一片土地,让许多没有劳动能力、缺少创收能力的农户也能通过效益分红增收。”周焕兰介绍,“另一方面,优先雇用本村低收入农户在蟠桃基地工作,每年都要发放工资17到20万元。”
“现在年纪大了,外出打工没人要,有了村里提供的工作,每天只要在‘家门口’守着基地翻土剪枝,一年就能稳稳当当挣3到4万元,还能照看家人。”钟金权放下锄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除了进一步发展壮大高山水果产业外,周焕兰在基地内还种植了8个品种900余株的赏花型桃树,并带领村民开展大规模的村容村貌整治行动,大力建设美丽乡村,一条集休闲农居、花卉观赏、水果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道路正在慢慢铺就。
暮色渐浓,山路上的路灯次第亮起,蜿蜒成一条金色长龙。“这些灯照亮的不仅是回家的路,更是振兴的路。”周焕兰表示,“过去大家操心的是路灯亮不亮,桃树怎么养大,现在琢磨的是村庄怎么改造,怎么发展旅游。乡村振兴就是这样,解决一个难题又冒出十个新课题。现在,依托‘民事村了’工作法,希望自己能一步一个脚印,答好乡村振兴这张考卷。”
记者 王泽 通讯员 李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