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遂昌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广角

《遂昌早报》:遂昌民众抗战的热血与信念

2025-07-08 09:13:00来源: 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孟玲芳

  编者按: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开启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炮轰宛平城,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硝烟散去,山河重光,但历史不能遗忘,精神更应铭记。即日起,遂昌县融媒体中心联合遂昌县档案馆(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读档·遂昌抗战往事》专栏,回望那段艰苦卓绝的征程,汲取奋进力量,继续勇毅前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枪声,撕裂了山河的宁静,也唤醒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1939年7月7日,由遂昌县抗日自卫委员会与遂昌县政府联合主办的《遂昌早报》,以“纪念全民族抗战两周年特刊”的形式,记录下遂昌民众的抗战热血与信念。

  这期特刊共两版。第一版,刊载团体的文告与电文,体现的是集体意志和官方的抗战宣言;第二版,刊载个人署名文章,这是来自民间的声音。两版的所有文章,都共同指向“抗战到底”这一核心。

  第一版中,遂昌县各界纪念抗战建国二周年筹备会的《抗战建国二周年纪念日告全体同胞书》开宗明义:“抗战是为了保持民族生命,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文中回顾两年敌我态势,指出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已经破灭,距离崩溃已经不远,我方则在战争中强大起来,得出“我们只要继续努力,奋斗到底,则抗战不患其不胜,建国不患其不成”的结论;然后提醒“行百里,半九十,最后行程,当最艰苦。”“苟稍一松懈,不但前功尽弃,或竟招致败亡。”“前期抗战,军事和精神并重,后期抗战,精神较军事更重。”;呼吁民众“踊跃服兵役,厉行节约,努力生产”,通过“捐赠药品、优待军属、救济被难同胞”等途径支援抗战。

  这一版中,遂昌县纪念抗战建国二周年民众大会主席团的《追悼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祭文》近300字,以“蠢尔倭奴,不共戴天”开篇,既控诉日军残杀我同胞的暴行,也赞颂将士“碧血长存,精神不死”;更以“哀我同胞,无勇无拳”的悲愤,激励生者“取义成仁,千秋遗爱”。

  这一版中,遂昌县纪念抗战建国二周年民众大会致前线将士的电文则充满豪情:“倭寇侵凌于兹两年,蹂躏我国土……赖我全国忠勇将士攘臂争先,奋起杀敌,予日寇以重创,陷敌于泥足!”字里行间,是对“重整中华民族威光”的坚信。

  第二版刊载的文章为田北的《七七》、易白的《一张明片》、冀果的《素食》、以太的《伟大的历史》。

  《七七》以朋友的问题开篇:“‘七七’是悲哀的纪念日,还是应庆祝的?”作者表明自己的观点:“‘七七’是民族解放的号声!为了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付出鲜血也值得!如果能努力坚持到最后,七七应该庆祝。”结尾更是掷地有声:“必须以全力争取最后胜利!”

  《一张明片》从一张普通明信片切入:“我和你相约实行下面几件事——‘拥护政府抗战到底’‘遵守国民公约’‘节约贡献政府’……”作者借这张“约定”,呼吁民众“随时随地教育别人,绝不要中途妥协以致灭亡”。

  《素食》从一则“素食一天致哀”的通告说起——7月1日,《遂昌早报》刊发遂昌县各界纪念抗战建国二周年筹备会通告,建议民众以“素食一天”寄托哀思。作者进一步阐释:“素食致哀”不仅是形式,更要“扩大为卧薪尝胆的意义”——节约的钱捐给政府,用“卧薪尝胆”的韧劲支撑持久抗战。

  《伟大的历史》则以更宏阔的视角回望: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曾被自视强大的日本轻视,却未被征服。“中国正处动荡过渡期,向前进则生,向后退则亡!”——这是对“持久战”最朴素的注解。

  这份特刊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它记录了一个县域民众的抗战实践。从“踊跃服兵役”的号召,到“节约一粒米”的倡议;从对牺牲将士的追悼,到对“最后胜利”的坚信——遂昌的民众,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全民族抗战”的深刻内涵。

  86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翻开这份泛黄的报纸,依然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热血与信念。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中华民族在危亡时刻的团结与坚韧,也提醒我们——唯有铭记“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警示,方能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遂昌县档案馆李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