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遂昌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遂昌

颜值焕新 产业扎根 组团共兴

遂昌“兴村”密码解锁山区共富新图景

2025-08-13 15:11:35来源: 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巫鸯

  记者 章建辉 摄

  在遂昌县“金色共富”发展轴的建设中,“兴村”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支点,通过聚焦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立足自身自然资源禀赋。遂昌县推动农业现代化、乡村风貌提升和片区组团发展,努力实现从“一村美”到“一片美”,“一村富”到“村村富”的跨越。这一战略不仅体现了遂昌县对乡村振兴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其在山区县域探索共同富裕路径的坚定决心与实践智慧。

  乡村“颜值”生“内涵”

  从“一村美”到“一片美

  走进湖山乡香炉岗老街,一幅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核心的美丽乡村建设图景呈现眼前。这里曾是典型的老旧街巷,老屋墙皮斑驳,房屋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旧。

  如今的香炉岗,却是焕然一新——整齐的青砖、白墙、灰瓦,建筑外立面经过精心设计,呈现出简约而富有现代感的风格;街道两旁绿植点缀其间,既保留了乡村的韵味,又增添了时尚气息。

  如此美丽的环境,也吸引来无数青年创业者来此入驻。在香炉岗老街的天工之城·青年共创社区里,藏着湖山最鲜活的青年故事。

  走进这座拥有8910平方米的“游民乌托邦”,集住宿、办公、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房间内洗衣机、冰箱、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还能免费使用厨房、健身房等设施。作为全市最大的数字游民社区,1万余人次的数字游民曾在这里“拎包入住”,他们带着代码、创意与梦想,成为湖山的“乡村合伙人”。

  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数字游民陈女士是天工之城·青年共创社区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在这里办公是她从未有过的体验,“山水办公室”的独特氛围以及“诗画湖山”的迷人美景让她拥有了一个十分舒适惬意的工作环境。“青创社区的基础设施很完善,湖山的自然风光也非常好,在这边你会感觉自然是包裹住你的,会让你更加放松。”

  通过对乡村的提升改造,湖山香炉岗老街不仅在外观上实现了华丽转身,更是在功能上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湖山村在“美丽大花园品质提升行动”过程中表现突出,通过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生态步道、打造特色景观等方式,湖山村实现了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也正是得益于此,湖山村“岸芷汀兰”的诗意山水,“芝兰之室”的人居环境,也迎来了属于它的“数字浪潮” 。截至目前,已有9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在此落地,数字基因渐渐融入了湖山村美丽风貌的肌理当中。

  如今,湖山村不仅环境优美、宜居宜业,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业态,实现了“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遂昌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之一。

  “六张金叶子”

  从“田间”到“金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金色,正是遂昌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标识,遂昌不仅拥有金属制品产业、“江南第一金矿”遂昌金矿,在农业领域还拥有包括茶叶、竹叶、稻叶、箬叶、薯叶、三叶青在内的“六张金叶子”,而这六张金叶也是遂昌“兴村”的重要依托。

  稻叶是“六张金叶子”中重要的一片,记者来到新路湾镇夹路畈村,在广袤的稻田上,一架植保无人机正缓缓飞行,螺旋桨的嗡鸣声在宁静的田野中格外清晰。无人机沿着预设的航线匀速掠过稻田,机身下的喷淋头喷出细密的雾状药剂,均匀地洒落在每一株稻苗上。无人机、飞手、稻田还有蓝天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既淳朴又具有科技感的乡村画卷。

  无人机的飞行轨迹精准而高效,短短几分钟内,原本需要数小时完成的施药工作便已完成。“我操作的这个无人机,一架次大概可以飞6到7亩地,如果采用人工打药的方式,可能需要半天时间。而无人机只需要七八分钟就能完成作业。”无人机飞手詹建炜告诉记者,与传统的人工施药相比,无人机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还大大提高了施药的均匀性和效率。他只需要站在阴凉的地方轻点智能终端,无人机便能如臂使指,完成高效的作业。

  如此高效的生产方式,得益于新路湾镇对水稻制种产业科技化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新路湾镇除了推进制种机械化,深耕制种数字化改革,智慧数字驾驶舱、省级农事服务中心、省级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相继落地。农事服务中心则化身“农业管家”,将集中育秧、烘干加工、农机维修、农资配送等服务一站式搞定。“接下来,我镇将做好‘大方田’改造项目,该项目投资约3000万元,农田改造面积1045亩左右,建成后将惠及胡家村、夹路畈村、蕉川村等周边村庄1029户,也能大幅提升我镇农业产业机械化水平。”新路湾镇生态经济办公室农业农村岗副主任曾丽魏表示。

  除了稻叶,遂昌的茶叶、竹叶、箬叶、薯叶、三叶青等其他金叶子也各具特色,共同构成遂昌农业的多元生态。茶叶、薯叶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竹叶、箬叶则推动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县通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以金叶子带动致富”的生动实践。未来,遂昌将继续深化“六张金叶子”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为共同富裕注入更多“金色”力量。

  “组团”发展见真章

  “一村富”到“村村富”

  遂昌县的“兴村”战略不仅关注单个村庄的发展,更注重通过片区组团发展,实现“一村富”到“村村富”的转变。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遂昌县推动各村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成“以点带面、以面促片”的发展格局。

  王村口镇桥东村、桥西村和龙洋乡九龙口村的组团发展,便是遂昌县“兴村”战略的一个缩影。桥东村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里不仅是革命先辈战斗和生活的地方,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桥东村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节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体验红色文化。而桥西村则借势发展起了红色研学,记者来到位于桥西村的浙西南红色研学基地中,夏令营学生们正整齐地在操场上列队,接受教官的指导。他们不仅在研学基地中接受军训教育,模拟“军事演习”,还在展陈场馆中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精神。“我是第一次来这儿,看见红军战士穿的草鞋、用的步枪,才知道他们当年多不容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他们拼出来的,要好好珍惜。“梅溪小学学生余崟莹话语里满是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对当下生活的珍视。

  王村口桥东村、桥西村红色资源吸引而来的游客,也带动了龙洋乡九龙口村的发展。九龙口村地处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麓,离桥西村仅几公里的路程,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庄。借助桥东村、桥西村带来的“流量红利”,九龙口村也将自己的“绿色禀赋”发挥了出来,通过当地九龙山生态科研保护中心的研学项目、民俗餐厅、长粽产业等促进旅游收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而九龙口村优质的绿色资源也给游客们留下了不错的口碑,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反哺了桥东村、桥西村红色研学的发展。

  该组团以“生态+农业+文旅”为核心,通过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形成了“一村富”带动“村村富”的发展格局。桥东村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旅,桥西村则以红色研学为主导,九龙口村则结合自然资源发展绿色研学和休闲经济。通过这种组团式发展,实现了资源的集中利用和产业的协同发展,有效避免了“单打独斗”和“各自为战”的弊端,推动了乡村经济的整体提升。

  在遂昌县“金色共富”发展轴的链路中,不仅有以桥西村为重点村的红绿融合组团片区,还有以大田村为重点的茶香大柘组团片区、苏村村为重点的果韵飘香综合片区等共九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村落和特色产业。这些片区依托各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组团发展模式壮大特色产业、培育增长动能、提升内生动力,着力描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场景。

  遂昌的“兴村”实践,不仅是一场乡村的蝶变,更是一次对共同富裕的生动诠释。在“金色共富发展轴”的引领下,遂昌县以“兴村”为支点,以“颜值”为起点,以“产业”为引擎,以“组团”为路径,走出一条具有山区县域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从“一村美”到“一片美”,从“一村富”到“村村富”,遂昌县正以“金色”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共富画卷”。

  记者 廖晨辰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举报指南 |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网站简介|广告业务|联系方式|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8522737 邮箱:3818449191@qq.com

遂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1号 IPC备案号:浙ICP备10211268号-1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遂昌县妙高街道平昌路33号 电话:0578-8522737 Email:38184491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