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抗日战争时期遂昌的民众夜校
2025-08-21 16:52:17来源: 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孟玲芳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遂昌成了浙江抗日救亡后方基地,倾向抗日的进步势力主政遂昌。1938年2月,中共遂昌县委重建,领导开展遂昌的抗日救亡运动。
为提高群众的政治认识和文化水平,遂昌县委利用《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中有关推行战时民众教育之条款,大力开展民众教育。一时间,宣传抗战、教育民众的民众学校在遂昌农村普遍建立起来。为了不影响群众生产劳动,民众学校一般都在晚上上课,因此被群众称为民众夜校。
民众夜校开办之初,参加学习的群众并不多,只有少数群众抱着好奇心到夜校来看热闹,不料到了夜校,听教员讲得在情在理,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夜校的教员不仅教群众学文化,还结合群众的切身利益,分析抗战形势、农村状况、农民出路等问题,讲解抗战意义,揭露日军烧、杀、掠夺的罪行,阐述中国人民应该怎样抗日。如在教“工人”二字时,就讲解工人如何为社会创造财富,如何为抗战出力,资本家如何剥削、压迫工人。在读到“农民”二字时,就讲解农民如何辛勤劳动,如何为抗战出力,地主如何剥削、压迫农民,农民累死累活用汗水浇灌庄稼,年年得不到温饱,地主不劳而获,粮食堆积成山,到底谁养活了谁?……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深深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此外,民众夜校还教唱抗日歌曲,讲抗日故事,举办通俗时事讲演。《流亡三部曲》和《九一八之歌》就是民众夜校常教唱的歌曲,农民群众听了,唱了,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而《三民主义青年》《游击乐》等抗日歌曲的教唱,增强了群众抗战的信心。
就这样,到过夜校的人天天想来,没到过夜校的听别人一说,也纷纷慕名而来。因此,到民众夜校学习的群众越来越多。1938年冬,政工队湖山区分队队长章学民在小溪口梁家祠堂开办了一个民众夜校,小小的祠堂里竟挤下了百余名学员。大柘后垅一个村就在慈仁殿和蓝家祠堂开办了两所民众夜校,百余平方米的慈仁殿,既是教员们的住所和办公场所,又是民众夜校的教学场所,每晚挤满男女老少。仅1939年1月至6月,遂昌县办理满期的民众夜校就有49所,共56个学级和2100余名学员。
抗日战争时期,民众夜校的建立和发展,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也激发了群众的抗战热情。以民众夜校为代表的抗战民众教育,成为中共遂昌县委领导和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重要任务,推动了全县抗日救亡高潮的掀起。
遂昌县档案馆(遂昌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