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遂昌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广角

山气

2025-09-01 17:00:30来源: 作者: 编辑: 詹婧雯

  朱火林

  二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后,浙西南的山便愈发得青了。我每每站在家门口,望着那些山,总觉得它们不单是山,倒像是些蹲伏着的活物,青郁郁的,静默地注视着山下的村庄。

  早些年,村里人砍树、砍柴、烧炭、种香菇、开矿采砂等,山便“秃”了顶,露出黄褐色“头皮”来。溪水也浊了,鱼虾不知去向。人们兜里虽多了几张票子,眉头却锁得更紧。后来变了法子,封山育林、养殖蜜蜂,发展生态旅游。山上的杂木便又长起来,先是怯生生的,后来竟肆无忌惮地绿成一片。

  老李头在山上养蜂,他说山里的花多了,蜜也甜了。他的蜂箱排成一列,像小小的营房。蜜蜂群进进出出,忙得很。城里人来买蜜,夸这蜜有山野气。老李头便笑,露出几颗黄牙说,这是“绿水青山”牌的。

  溪水清了,村妇们又蹲在石板上捣衣。孩子们脱了鞋袜,在浅处捉小鱼小虾。有一个城里来的画家,天天坐在溪边画那水纹,画了半个月,说这水会唱歌。

  村里建起了民宿,木头搭的房子藏在树林里。城里人来了,不看电视,专看星星。他们说,这里的星星比城里亮。我抬头看,星星果然稠密,像是谁撒了一把亮片在天幕上。

  山货也值钱了。春笋、茶叶、野菜、野菌子等贴上生态标签,价钱翻着跟头往上涨。畲族姑娘手工结的“字带”、王婶子做的手工布鞋,竟被外国人买走。怪不得婶子纳鞋底时,总唠叨:“这绿水青山,可不就是金疙瘩么!”

  如今站在山脚下,满眼都是绿色。这绿不是死的,是活的,在阳光下流动,在风中起伏。山养人,人养山,倒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

  正如陶渊明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只是他没能穿越到现代见证二十年间,一座山如何死去又活过来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