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遂昌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广角

小康老师

2025-09-01 17:02:49来源: 作者: 编辑: 詹婧雯

  周立寅

  早上八时许,微信消息提示音又如约响起。点开一看,还是熟悉的画面,是小康老师一幅文字内容与书法俱佳的作品。

  近两年来,每天早上都能收到这样的消息,有节日的问候与祝福语,也有名言警句和古今优美诗词,更多的是他思考社会和人生的智慧之言,给予了我很多温暖与感动。

  再后来,他自己带点戏谑地解释过,每天早上给朋友们发个问候,只是想告诉大家“我还在”,我的心情不免沉重起来。

  2023年9月,因为身体状况和年纪,小康老师离开他辛勤耕耘了十几年的县文联,来到县档案馆帮忙,继续做些抄抄写写的案头工作,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初识小康老师,应该是在十多年前。那时,我刚从乡下来到县城谋生活,前途渺茫、人生困顿。一次,县电视台的新闻里正在播放小康老师的故事。从播音员的介绍中,我对他坎坷多舛的命运有了大致了解,心里除了惋惜,更多的是敬佩。

  小康老师出生在柘岱口乡一个叫际下的村落,距离县城有一百多里弯弯曲曲的山路,地方偏远,素有“遂昌的西藏”之雅称。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滋养了小康老师的文艺基因。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热爱,他时常寄情于诗文中。就在不久前的返乡之行中,他一口气写了六首七言绝句,其中的两首是这样的:

  之一

  江淹梦笔苦沉吟,谷雨时节万木青。

  婉软乡音听不厌,无时不起故园情。

  之二

  岚烟瀑水雨丝斜,汗漫轻洇百磜崖。

  莫道遐州更绝壤,堪夸此地是吾家。

  从小虎头虎脑的他,是家中的幺儿,深得父母疼爱。可造化弄人,他的父母离异了。懂事的他,八九岁就开始帮家里干活,而且特别卖命。据说在一次砍柴途中,他背的柴火过重,拧着了身体,伤到肺部而落下了病根,从此体弱多病,靠父亲从山上采来的草药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

  由于羸弱的身体和窘困的家境,小康老师只上完初中就离开了大山,到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世界去了。他学过油漆,“高就”过团县委,落脚过乡镇企业,也曾在民营企业糊口,干过培训员、车间主任和美工师,也办过书法班,最后成了一名个体户。

  尽管一路颠沛流离,但无论处境多么困厄,小康老师心中追求真善美的信念一直稳如磐石。他始终不曾放弃学习,书籍和毛笔是如影随形仅有的两件“奢侈品”。

  接近不惑之年,他到县城开了一家玻艺店。玻璃雕刻涉及书法和绘画,雕刻的内容都是他自己画、自己写的,然后进行精雕细琢。他的宗旨是凡客户不满意的,都重新做,一直到满意为止。因此,做生意十几年来,他依旧囊中羞涩。

  正如前些日子他在微信朋友圈说的那样,自己一路走来,努力踏实工作,竟从没遇到过一次横财,不紧不慢,少是少点,但日积月累,按理也应该存下点钱。常拮据的原因,无非两样开支比较“舍得”,一是买药住院,当属无可奈何,治的是身疾;再是买书,可以不买,但为提高自己的学养,治治“心疾”,又是必须买的。

  因为肺部功能不好和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小康老师在“知天命”之年病得更严重了。他的肺部只有一叶功能正常,又多了一个并发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睡觉时呼吸暂停经常长达45秒,有时还会超过1分钟。几乎每一年,他都要住院治疗几次。为了救命,就得用激素类的药物,用多了的直接后果就是身体发胖,胖得一个人坐三轮车,需要付两个人的车钱。

  此后,小康老师来到县文联上班。用他本人的话来说,这是一份专业对口,自己又喜欢的工作。从那时起,我和他有了更多的接触,遇见不会用的繁体字或者某个字的结构难以把握,就会时常叨扰他。他总像一位负责任的老师给学生讲解题目一样,不厌其烦地为我答疑解惑。每当我在书法上有些许进步,他总不忘送上溢美之词,不吝夸赞我的欧体楷书写得好。在他的鼓励与提携下,我加入了县书法协会。

  在县文联,工作千头万绪,牵涉十几个协会的大小事务。而编辑《遂昌文学》是小康老师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有了闲暇,又爱胡诌点文字的我,鼓足勇气开始向《遂昌文学》投稿。

  第一篇拙作《母亲》被录用了,这令我非常意外和惊喜。再后来,陆陆续续地,我的另外几篇散文随笔也刊出了,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信心,从此开启了我的文学之旅。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初小康老师的错爱和欣赏,我的文学创作肯定坚持不到现在。“老师”这两个字,小康老师完全当得。

  他的朋友阿宝曾经说过,在我们遂昌县,论诗文、书法、绘画和雕刻水平,任何一项小康老师都是名列前茅的。像他这样多才的,更是凤毛麟角。

  小康老师即使学富五车,又比我大一轮多,却依旧谦逊低调,每次都以“立寅兄”称呼我,却要求我叫他“小康”就可以了。还开玩笑地对我说:“我是初中生,你是大学生,在你面前是不敢妄称老师的。”而我也曾戏谑:“你的才华就像你的个头一样健硕宽博,而我的才艺就像我的双腿一样纤细孱弱。”

  大多数时候,我不愿被人问及自己的爱情与婚姻状况。或许是感同身受,抑或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关于爱情,我不敢向如今已是花甲之年依旧孑然一身的小康老师主动提及。只是听他的朋友说,年轻时,小康老师就考虑到自己的疾病,不愿意连累别人而婉拒了摆在自己面前的爱情。

  “无边的清明雨朦胧了整条街巷/我的心如江南烟雨又湿又凉/还记得去年初冬的一个夜晚/我邂逅你/杏花般的姑娘”(《痴》);“你真要来/就选在金秋/我将用我的清泪一洗/你鹊桥怆然归来的风尘/彼此恪守前世约定:秋色平分/果实归你/落叶归我”(《你来吗》)。就像纪勤老师说的那样,如果没有刻骨铭心的爱,小康老师又怎能写出如此凄婉哀怨的情诗?

  有了文学和书法这两个共同的爱好,我和小康老师之间多了一份了解与“惺惺相惜”。每次他有了新作,我总会认真拜读。看完他最近发表或得奖的精品力作《一默千金》《爱不孤独》以及《追你到旗山之巅》等,我的内心再次被他坚强活着,又笑对生活的精神深深震撼。每一个字里行间,都是他在面对这个世界,平静地宣告他对生命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对现实的不屈服。

  小康,是一个美好的名字,用在拥有美好心灵的小康老师身上,是非常贴切的,但愿今后小康老师可以过上真正小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