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遂昌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遂昌

十余年的坚守与传承

遂昌的她用戏为祖国庆生

2025-10-09 15:20:18来源: 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巫鸯

  10月3日傍晚,厨娘·牡丹亭的后台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化妆镜前,遂昌县戏曲曲艺家协会秘书长曾千钧正对镜描眉,细致地勾勒着角色的眉眼。舞台方向,灯光渐次亮起,台下观众的交谈声与期待声隐隐传来,预示着又一场好戏即将开场。在这个举国同庆的假期里,曾千钧如过去十多年一样,选择站上舞台,用她最熟悉的婺剧艺术为祖国献上深深的祝福,更以这场演出为载体,让“文艺赋美”的温暖在节日里传递。

  自1980年进入遂昌县越剧团,曾千钧便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数十年来,她始终深耕于一方舞台,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从未褪色。2005年,怀揣着对戏曲传承的责任感,曾千钧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立社会团体遂昌县婺剧艺术团,后来又注册专业演出团队遂昌佐佑婺剧团。该剧团以婺剧演出为核心,常年在厨娘?牡丹亭开展驻场文旅演出,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一道动人风景。

  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剧团的集体荣誉在曾千钧身上相得益彰,她不仅在丽水市戏曲大赛中斩获金奖,与团队共同演绎的经典剧目《牡丹亭》更是在省级大赛中斩获唯一金奖。她塑造的杜丽娘形象已成为其艺术生涯中一抹亮丽的印记。

  “国庆节在我们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谈及为何选择多年在国庆期间坚持演出,曾千钧的语气中充满敬意,“新中国走过76年的光辉历程实属不易。每年国庆演出,都是为祖国庆生。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由衷感到骄傲与自豪。”

  对她而言,国庆期间的舞台别具意义,“文艺赋美的核心是‘让艺术走进寻常生活’,而国庆期间的演出,让这份‘美’多了家国情怀的‘情感共鸣’与‘精神凝聚’的双重特殊意义。”这份坚守的背后,离不开家人全力的支持。“家里人从来没有抱怨过,反而总说‘能用戏为祖国庆生,这是多有意义的事’。”说起家人,曾千钧的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

  事实上,不只是国庆节,过去十多年里,无论是春节、元宵节,还是其他传统节日,曾千钧的身影从未缺席过舞台。这种坚持,源于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源于一份“让戏曲活下去、火起来”的传承责任感,“节日里的观众最有盼头,我多演一场,传统戏曲就多一次被看见的机会。”

  “国庆舞台是特殊的,但艺术的传递不分场合。”她常常这样告诫剧团的年轻演员,“不管是国庆的大场面,还是下乡的小戏台,我们都要拿出十二分的劲头。因为每一次演出,都是在为传统文化‘搭桥梁’——连接老一辈的回忆,也连接年轻人的好奇。”据统计,曾千钧所在的遂昌佐佑婺剧团,每年参与的送戏下乡和文旅演出500余场。他们的足迹遍布城乡,将婺剧艺术的种子播撒在遂昌的各个角落里。

  如今,虽已在戏曲领域深耕数十年,但曾千钧对婺剧未来的发展依然充满期待。她坦言:“对婺剧未来的期待,不是追求一时的‘爆红’,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扎根。婺剧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它、喜欢它、传承它,让这门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灿烂的光彩。”

  这份殷切的期望,正一步步照进现实。近年来,曾千钧的舞台已从专业剧场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课堂。除了在遂昌县育才小学辛勤培育幼苗外,她还受聘担任遂昌县老年大学的婺剧老师,真正实现了“从娃娃到银发”的全龄段艺术普及。更令人欣慰的是,她的学生们先后在2023年与2024年的丽水市少儿戏曲“小金桂”大赛中斩获“小金花奖”与“小银花奖”。古老的婺剧艺术,正通过这些稚嫩却充满潜力的声音,接续传承,生生不息。

  记者 潘爽依

  记者手记:

  戏台之上,礼赞国庆;方寸之间,尽显赤诚。采访曾千钧的过程,是一次对“坚守”二字的深刻体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有十余年如一日地描眉、开嗓、登台。在她身上,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执着,更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书写的家国情怀。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份传承的目光始终望向未来。从乡村戏台到小学课堂,她搭建的是一座流动的文化桥梁。正如她所说,艺术的传递不分场合。而她,正是那位不知疲倦的点灯人,让古老的婺剧艺术,不仅活在记忆里,更活在当下,传承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眸中,最终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光彩。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举报指南 |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网站简介|广告业务|联系方式|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8522737 邮箱:3818449191@qq.com

遂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1号 IPC备案号:浙ICP备10211268号-1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遂昌县妙高街道平昌路33号 电话:0578-8522737 Email:38184491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