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遂昌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遂昌

我县将农户闲置的“方寸之地”转化为“增收聚宝盆”

2025-10-17 16:17:24来源: 作者: 编辑: 林馨怡

  本网讯(记者 詹成 通讯员 程雪君)清晨,位于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脚下,黄沙腰镇上定村村民罗其光正忙着给生态养殖桶里的鱼喂食。只见一把饲料撒在水面,桶中的石斑鱼、将军鱼便翻腾着水花相互争食。“今年我都71岁了,以前待在家没事做,现在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照看这些鱼。”罗其光乐呵呵地说,第一波养殖的香鱼刚刚被收走,人工费就赚了一千多元。

  养殖的鱼会被回收,得益于今年黄沙腰镇创新探索淡水鱼养殖联农带农模式。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今年以来,黄沙腰镇精准对接农户门前屋后的零散庭院资源,与特色水产养殖共富工坊开展合作,推出“淡水鱼养殖”项目。项目采用“一桶一生态”集约化养殖单元,由共富工坊免费提供鱼苗、鱼桶、饲料和技术,并安排部分党员结对帮扶6户低收入农户,负责日常管护工作。农户不投一分钱,在家门口参与养殖就能获得劳务收入。

  与罗其光一样,低收入农户周玉英如今也负责照料2个生态养殖桶。“这活不累,就是每天喂喂鱼,定期看看水质,在家门口就能做。”她笑着说,“以前家里就靠种点地,收入不稳定。现在养鱼不用自己出本钱,还能多一份收入,日子过得踏实多了。”

  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统一风险兜底。今年6月,杨茂源16个微单元正式开始试点养殖。“第一批鱼苗品种含石斑鱼、将军鱼和香鱼,香鱼已经由特色水产养殖共富工坊回收制成香鱼干,剩下的石斑鱼和将军鱼也将在年底产生效益,预计每户平均年增收约5000元。”特色水产养殖共富工坊负责人罗军介绍,为了让大家养殖无忧,为村民们制定了投饵频率、水质参数、病害防治等操作标准。

  近年来,黄沙腰镇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联农带农”机制为抓手,持续推动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整合资源、专业提升、创新模式,全镇水产养殖年产值从2020年的600余万元提升至目前的1600余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走出了一条从‘输血帮扶’到‘造血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黄沙腰镇党委书记李昌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