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遂昌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遂昌

聚力做好“三篇文章” 铺就革命老区金色共富路

2025-11-18 17:04:46来源: 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巫鸯

  遂昌县委书记 李锋

  丽水市遂昌县始终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奋力绘就革命老区金色共富新图景。“十四五”以来,遂昌GDP年均增长7.8%、排名全省山区海岛县第2;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6.9%、排名全省第26位、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规上服务业营收、出口、“两重”项目资金支付率在三季度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上被通报表扬;两次在全省缩小“三大差距”相关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聚力“强城”筑核全面激活共富动能

  围绕全面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坚持规划引领、交通先行、项目支撑、产业兴城、共富宜居,滚动实施总投资1237亿元的224个“强城”项目,加快建设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山水城。

  加快提升城市能级。以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把新增的5520亩城镇空间规模中的3630亩布局在工业平台、1777亩布局在新型城镇化平台,有力支撑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推进中心城区和经济开发区融合发展,近三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超150亿元,旅游文化街、金融中心、星辰国际等城区标志性项目提速建设,水、电、气、路、商贸等功能持续完善;服务企业用热需求同时每蒸吨节约成本近150元的生物质颗粒集中供热项目投入运行,九云综合服务中心、渡客公寓三期等经开区项目有序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格局有效形成。

  加快推进产业兴城。扎实开展龙板山等区块矿地综合开发利用,近三年拓展工业空间4468.5亩,县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拓展至13.5平方公里。坚持以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为牵引,持续深耕金属制品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两条“主赛道”,2024年两条主导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其中今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产值52.8亿元、增长28.1%。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两新”融合,今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0.9%、排名全省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3%、排名全省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2.2%、排名全省前列。

  加快打开交通格局。聚焦构建“五纵六横九连”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三高两铁两国道”的外联大通道,遂江公路、528国道建成通车,衢丽铁路、义龙庆高速及其连接线等项目加快建设,打开经开区对外快速通道的215省道新路湾至大桥段改建工程全面开工,528国道二期、637国道二期、缙江高速等项目前期提速推进,遂昌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时空距离持续缩短;聚力打造县城大环线,妙高山隧道、环城西路、环城北路拓宽等14个市政道路项目加快建设,大桥至竹山下道路全面开工,建成后中心城区与产业平台通勤时间将缩短至10分钟,为产城融合全面畅通“经络”。

  聚力“兴村”提质全域夯实共富基础

  坚持把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力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致力将“绿色颜值”转化为“金色产值”,努力打造更有奔头的和美乡村。

  以“土特产富”推动产业增效益。坚持“土特产富”全链发展,每年安排政策资金5000万元,重点扶持以茶叶、竹叶、稻叶、箬叶、薯叶、三叶青“六张金叶子”为代表的品质农业,壮大棘胸蛙、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今年预计实现“六张金叶子”产业链产值5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超2亿元。特别是积极推动竹产业破局升级,建成竹产业共富产业园和13家毛竹分解点,竹材价格由25元/百斤提升至30元/百斤。截至2024年底,全县建成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家,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5亿元。龙谷茶、三叶青、土蜂蜜、菊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林业社会化服务共富机制入选全省案例。

  以“三大行动”推动乡村增颜值。深入推进和美乡村三大行动省级试点,建成省级示范乡镇12个、特色精品村26个、未来乡村8个,入选乡村建设评价国家级样本县、全省首批和美乡村三大行动试点县。以美丽大花园品质提升行动为抓手,完成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17微克/立方米,连续12年获得全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等次,夺得“大禹鼎”金鼎,创成三星级全域“无废城市”,入选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和环境健康友好创新试点县,成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较好的县域。

  以“片区组团”推动农民增收入。坚持因地制宜推进9个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实行中心镇“一镇一策”、省级重点村片区组团“一片区一方案”,谋划实施总投资7.2亿元的项目30个,石练镇入选首批省级中心镇,4个村入选首批省级重点村。统筹盘活利用组团资源要素,累计建成共富工坊113个,今年已盘活农村闲置资产258宗、成交额2759.5万元,流转林地2.8万亩。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白马山康体养生区酒店项目投入运营,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创5A、南尖岩景区提升工程有序推进。近三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城乡收入倍差缩小幅度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

  聚力“融合”增效全力提升共富成色

  坚持以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为抓手,扎实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促进设施联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110千伏云东变、国能一期95兆瓦茶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用;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城乡供水水质达标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9.9%,农村供水工程县级统管实现全覆盖,遂昌圆满承办全国农村供水现场推进会,农村供水建管护机制入选全省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十大案例;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5条,今年农村客货邮投递进村包裹316.49万件、增长18.5%,助力农特产品出村13.56万件、增长63.5%。

  强化服务融通。持续打响“学在遂昌”品牌,小学、初中教育质量监测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四年实现清北有录取,创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与浙大二院、省中医院等建立合作帮扶关系,遂昌群众在县城便可享受省级诊疗服务。提升“一老一小”普惠服务,县颐养中心获评全省首批五星级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乡镇全覆盖,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提升至87.2%;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84个、高于省定标准,普惠托位占比100%。

  推动要素流通。通过下山搬迁优化人口布局、青年入乡激活乡村活力、就业帮扶稳定增收渠道,加快释放城乡融合发展内生动力。多年来接续实施“大搬快聚”工程,累计搬迁1.7万户5.98万人,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农民易地搬迁融合型社区,并全面配套小学、社区卫生室、养老服务中心、“家门口青少年宫”、公交车首末站等基础设施,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2个,培育现代“新农人”1.3万人,累计吸引来遂青年超1万人次;建成公共实训基地,用好三级零工市场,今年发布工作岗位5560个、零工岗位1.9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146人,就业服务质效全面提升。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战场是省委赋予丽水的重要定位。面向“十五五”,遂昌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扛起“决胜主战场、奋战第一线”的责任担当,始终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牵引,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六干争先”十大行动为主抓手,奋力打造革命老区金色共富县,努力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探路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