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以笔为炬 点亮蔡和脸谱传承路
——记遂昌非遗传承人郑存品
2025-11-18 17:04:46来源: 遂昌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巫鸯
一早,天还未亮,遂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郑存品的家中,已亮起一盏孤灯。和往常一样,他早早起床,整理好密密麻麻的脸谱底稿和各式颜料,等待孩子们的到来。多年来,每一个假日,郑存品的家都会变成村里最热闹的“蔡和脸谱非遗传习所”。孩子们怀揣好奇与期待而来,带着知识与技艺而归。
在郑存品的工作台上,108张脸谱底稿按戏曲行当整齐排列,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修改笔记:为适应现代审美,他将关公的丹凤眼稍作上挑;为方便儿童研习,他把包公的月牙额纹简化成了几何图形……“脸谱不仅仅是画个脸,它是我们蔡和班的魂。”郑存品说,自己与脸谱的缘分始于童年。其父是“蔡和班”的老艺人,每逢年节演出都会将他带到后台,目睹生旦净末丑在笔尖次第绽放的他,由此种下了对脸谱艺术的热爱。尽管此后务农二十余年,他始终未曾放下画笔,农闲时节,总是“宅”在家中反复勾画儿时见过的脸谱。他的执着打动了当时乡里唯一能绘制蔡和脸谱的老艺人张承书,并决定收他为徒,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随着师傅年事渐高,郑存品愈发意识到蔡和脸谱技艺传承的紧迫性。2013年,张承书离世,郑存品守着仅存的半卷残破图谱,彻夜难眠。那些曾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彩绘画容,那些承载着传统戏曲遗韵的纹样,正随着老艺人的离去而面临失传的风险。“不能让千年的文脉,断在我们这一代。”抱此信念,郑存品踏上了文化寻根之路。
他寻访周边村落,认真翻阅老艺人泛黄的手稿,记录老戏迷的口述,在祠堂梁柱下拓印褪色彩绘……三年时间,郑存品整理出187幅传统脸谱。其中《五毒谱》《雷部三十六将》等珍稀纹样的复原,填补了浙南戏曲脸谱研究的空白。在他的努力下,2012年,“蔡和脸谱”成功列入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本人也被评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然而,对于郑存品和蔡和脸谱来说,非遗名录认证只是开始。真正的难题是:如何把技艺传承下去?起初,他走进蔡源乡蔡和小学,每周义务教孩子们画脸谱。他自创“纹样分解教学法”,把复杂图案拆解成儿童易懂的符号;编写《蔡和脸谱入门》,用方言歌谣记录勾画口诀,帮助孩子理解12种基础谱式和36种变形技法。此外,他还精心制作了矿物颜料教学箱,细心标注朱砂、石青、蛤粉等颜料的采挖时节和研磨口诀,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矿物颜料研磨、传统纹样绘制的完整工艺。
后来学校撤并,学生少了,郑存品就把课堂搬进自家厅堂,每周三次固定授课,寒暑假开设强化班。这一教,又是六年。六年来,他累计义务授课超过800课时,培养传承梯队200余人,蔡和脸谱的传承之路正逐渐被点亮。
如今,郑存品已82岁高龄,依旧每日伏案画谱。尽管身影已佝偻,但握笔的手依然稳当。一笔一画里,他勾勒的不仅是千姿百态的脸谱,更是一方水土之上千年不断的文化命脉。他说:“只要还拿得动笔杆,蔡和脸谱就不会在我手中断绝。”
记者 黄绮贤











